“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此詩樸素直白,卻很美,讀罷好似吃了新鮮蓮藕,齒頰留香。
這幾日陰雨連綿,我躲在屋里閑翻舊書,忽然覺得,把此詩中的“江南”換成“洛南”,用以形容伊沼荷香,也是行得通的。
荷花,又名蓮花,乃睡蓮科水生植物。民間常以蓮花特指睡蓮。其實,蓮花涵蓋的范圍很寬泛,荷花、睡蓮都屬于蓮花。
荷花夏天才開。現在是春天,伊河兩岸只見麥苗青青。不過即便盛夏來臨,洛陽人也不會去伊河邊看荷花。大伙兒會去孟津縣會盟鎮——那兒有荷花節,碧葉紅花,一眼望不到邊;嫌孟津遠的,則去隋唐城遺址植物園,園子里的荷花池也很不錯。
不去伊河,只因現在伊河邊少見種荷花的了。偶有農戶在泥塘里栽荷花,也是星星點點,不成氣候,哪比得上唐宋時候啊!伊沼荷香,只在那段歷史歲月里才不負盛名。
古書里說,唐宋時期的伊河兩岸,散布著許多天然池塘。因塘泥淤積、土壤肥沃,岸邊農戶便在池塘里廣植荷花,一可賞花,二可采藕。
桃花謝了,牡丹睡了,荷花就開了。夏風徐徐,碧波蕩漾,蕩起縷縷荷香,香得過往行人挪不動步子。有詩為證:“龍門開,伊水來,蜿蜒池沼藕遍栽。碧荷紅蓮飄清香,暑意頓消醉開懷。”
風光甚好,當筑室河畔,仔細欣賞。有這想法的人不止一個,光是在唐朝,先后就有兩個宰相把別墅建在了伊河邊:一個是裴度,建了個綠野堂;一個是李德裕,造了個平泉莊。
宰相的別墅,檔次自然高。相傳綠野堂、平泉莊清雅富麗,亭臺樓閣、奇花異草相映生輝,猶如人間天堂。當時,白居易也住在洛陽,愛慕宰相家的好風光,三天兩頭去做客。他今兒去綠野堂賞花,明兒去平泉莊喝酒,喝到興起,大贊“綠野堂開占物華”,又憶起自己“狂歌箕踞酒樽前……一年四度到平泉”,仿佛宰相府是他家一般。
若可以穿越時空,我也想和白居易一道逍遙逍遙,品品美酒,賞賞荷花。如逢雨天,也不礙事,盡可披衣坐在亭子里,“留得殘荷聽雨聲”;餓了,便拿用荷葉裹的粽子或糯米蓮藕當點心。
繁華難駐,人事如煙。綠野堂、平泉莊抵不過風雨變遷,后來相繼被毀。到了南宋,詞人辛棄疾只能懷著遺憾感嘆:“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辛棄疾生逢亂世,憂國憂民,喝酒賞花也要“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而今和平盛世,咱不用等了,不拘伊河還是孟津,有花堪賞只管賞,人生得意請盡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