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洛陽

邂逅王鐸故居

2012/4/10 10:58:52 點擊數: 【字體:

 
    公園2011年四月五日上午十一時許,駕車從小浪底黃河公路大橋南岸向東出發,沿黃河南岸崎嶇鄉間小道向東疾駛,目的地:西霞院反調節水庫和黃河濕地保護區。盡管有導航儀引路,可由于地處偏僻鄉道,導航儀上信息時有時無,不盡準確,有時不得不邊走邊問。所問路人中多有外鄉打工者,對當地路況也不盡熟悉,指來指去,倒是走了些冤枉路。沿路經過王良鄉、馬院村、堡子村、霞院村、白鶴鎮等,后又經G207道轉入孟扣路向東。
         
    中午十二點多來到了會盟鎮。會盟鎮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鎮名源于“八百諸侯會盟津”的歷史典故。鎮上街道寬闊,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很是熱鬧。本想停車找地方吃飯,看來看去沒有一家稱心如意的飯店,不是衛生差就是飯不對胃口。于是決定繼續上路東行。孟扣公路地處偏僻,可能是常年失修的原因,路況較差。我們走村串巷,道路坎坷狹窄,有時只能過一輛機動車,還要找地方避讓會車,費了不少時間。
       
    車到老城村,對面來了輛面包車,于是停車避讓,等待對方駛過。在停車的瞬間,不經意間向路的左側看了一眼,一個青磚灰瓦高門樓的大宅院映入眼簾,好不氣派。再看墻上上書幾個大字“王鐸故居”,心中不禁一喜,王鐸故居?怎么會來到王鐸故居了呢?猛然想起來前天在洛陽城內游玩時看到的“距王鐸故居還有23公里”的廣告牌,當時想,還挺遠的,不在計劃游程內,就不專程去了。沒想到冥冥之中竟讓來到了王鐸門前,是前世的緣分?還是王鐸看我們一路辛苦,有意引我們到府上歇息?我們毫不猶豫的決定到王鐸府上拜訪拜訪?撮T前一片空地,把車泊在了那里。王府門前倒是很安靜,大門敞開,沒有人出入,也沒有人值守。我們一行便徑直往里走去。“買票買票!”一個人端著一個大飯盒面條,邊吃邊喊著從大廳里走了出來。“還以為免費參觀呢?” “看中午沒人,我下點面條吃吃,一碗面沒吃完,你們就進來了。” 我們就補了門票,不顧饑腸轆轆,興致勃勃的參觀起了王鐸故居來了。
        
    王鐸,就是那個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大家王鐸(1592~1652年)。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兩位大家,一為王羲之,一為王鐸。“先王后王”之說,講的正是這兩位。
        
    王鐸,字覺斯,號嵩樵、石樵、癡庵、雪山。明萬歷二十年即1592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孟津縣圣賢莊(今孟津縣老城村),故世人稱之“王孟津”。王鐸14歲開始讀書,16歲入庠,30歲中舉,天啟二年31歲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崇禎十一年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經筵講官、教習官等職。弘光朝廷建立,入閣為次輔,次年(1645年)入清。清順治三年,以原官禮部尚書管弘文院學士,充《明史》副總裁。順治六年,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同年晉少保。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
       
    王鐸故居位于中州名鎮會盟鎮老城村,是王鐸官至明禮部尚書個清加太子太保職位時始建的官邸。王鐸故居自修建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后因歷史變遷,戰爭紛攏,其故居毀于戰火。1998年11月按王鐸故居原貌修復重建,修復后的王鐸故居,主要包括故居和宅居園林,占地面積180余畝,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現在這里有王鐸書法代表作品(擬山園帖}石刻,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鐸故里座北向南,南臨老城大街,是一府深宅大院。首排為臨街大廳,面闊5間深進三間,高大雄偉。院中央為二門,門前左右,置有石獅。整體為明清建筑,五進院落,其建筑形制以前屋、客廳、中堂、后堂、后屋為主體,配以東西廂房,構成每進庭院的單獨結構,每進庭院分別以青磚青瓦構建,青石柱礎、臺明、挑檐石、懸山、斗拱、五脊六獸、磚雕圖案,細刻欞邊門窗,古香古色,集中體現了明清建筑藝術風格,從整體上展現明清官邸建筑巍峨、壯觀、肅穆的文化氛圍。神筆王鐸故居后花園為“再芝園”。是一座古典園林,園中因生兩棵分別重2.7公斤和5.3公斤的靈芝而得名。再芝園占地面積90畝,其中湖面占地54畝。園內種植有各種奇珍花木數十種。建有九曲橋、湖心島、友聲亭、讀經堂、春蘭閣、梅園等。
       
    走進神筆王鐸故居,不僅可以觀賞到明清建筑的藝術風格和神筆王鐸的詩書畫。故居為了全面展現王鐸書法藝術的風貌,以“神筆王鐸”、“獨尊羲獻”、“五十自化”、“大哉斯道”作為軸線,以楷書、隸書、行書、草書詩畫分設展室,以手跡、石刻、木刻、拓片的形式,鮮明直觀地展示王鐸的書畫藝術思想和實踐,使人們領略書畫藝術的雄強、精微和魅力。王鐸詩書畫皆有成就,尤以書法見長。其書法諸體皆能,而草書成就最高。其草書風格集二王、摻入唐人狂草之法,同時還吸收黃庭堅、米芾之優點,自樹一幟,將草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影響中國書壇400余年。王鐸草書大氣磅礴,多姿多彩。筆法極其豐富,以中鋒為主,八面出鋒。結構緊密,連綿飛動,姿態欹側,奇險生姿。王鐸善用墨,首創“漲墨”之法。王鐸章法之奇,奇在對作品空間形式的分割上。正如古人所云:“疏者自疏,密者自密,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王鐸的書法,對行筆的輕重,書寫的疾徐,線條的曲直,點畫的斷連,排列的參差,字組的錯落,行間的疏蜜,無一不細心著意。完美地體現了高古與雄強的審美特征,有著極強的沖擊力和震憾力。王鐸的書法被古今中外稱為“神筆”。

    有興趣的朋友,有機會不妨到此一游,和書圣來個近距離接觸,說不定真能獲得點靈感和真傳呢?下面請看圖解王鐸故居。
 
    王鐸故居臨街大門,正門上方的“太保府”三個藍底金字,為康熙皇帝御筆親賜,足見王鐸當時地位的尊崇。“太原一脈”四個字由現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題寫,端莊俊秀,遒勁有力。據史料記載,王鐸祖籍山西太原洪洞(音:TONG)縣,王鐸十世祖王成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舉家搬遷到河南孟津,并定居于此,“太原一脈”就由此而來。門樓左側是當時王家的仆人居住的房間,謂之前廳。前廳中間是故居的主人王鐸的自畫像。
 
    這是剛剛覆上宣紙的一副王鐸書法石刻。師傅介紹說,拓片的基本方法是先把石刻表面清洗干凈,用宣紙蓋上,用毛巾輕輕把紙潤濕,然后在濕紙上蒙一層軟性吸水的紙保護紙面,用毛刷輕輕敲捶,使濕紙貼附在該物表面。再除去蒙上的那層紙,等濕紙稍干后,用撲子蘸適量的墨,敷勻在撲子面上,在突起的物象上輕輕撲打,就會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

  
    在拓印過程中,潤濕宣紙最好用白芨水(中藥白芨熬制的水),它能使薄紙更好的貼附于被拓物的表面,趕走殘留在宣紙與器表間的氣泡。做拓片的基本方法看似簡單,但需要工作者的耐心和細心。
      
    走出故居宅院,一路之隔,便是當年王鐸的后花園——再芝園。 據傳說:在王鐸二十五歲時,其家后花園內生一株三莖靈芝,后又生一株六莖芝,王鐸大喜,遂將后花園命名為“再芝園”。走進再芝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照壁,其上刻有王鐸專為這里題寫的“再芝園詩軸”:“花林深礙日,細徑曲隨人。雞犬歷年熟,池塘依舊新。畦平堪理竹,地潤較宜莼。鞅掌空繁暑,回頭悟世塵”。筆力蒼勁,氣勢宏大。(原標題:邂逅王鐸故居)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作者:帶泥胡蘿卜
0
下一條:神靈寨游記上一條:中國國花園游記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