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學者解讀南宋臨安:人口密度大 宰相租房住

2015/10/26 13:51:02 點擊數: 【字體:

  想要了解宋朝城市生活,普通人,包括學界、考古人的參考書里,肯定有《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等有名的文獻。從古到今,白紙黑字的歷史記載,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昨天,有個人卻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包偉民,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曾是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他如今的身份: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昨天,他在杭州圖書館做了一場講座,題目是這樣的:走出夢華世界:從南宋行都臨安城看中國近古城市的發展瓶頸。

  說到南宋時期的杭州,很多人的印象是說:繁華啊。用南宋人周密的話說:就像做了一場夢,太美了。但包偉民的最新解讀卻沒有這么美好。

  《清明上河圖》里

  為什么沒有一個討飯的

  問:說到宋朝,大家都認為繁華,為什么您卻讓我們“走出夢華”?

  包偉民(以下簡稱包):現代學者解讀宋代城市生活,主要通過《東京夢華錄》、《夢粱錄》,讓我們形成了一種印象:當時的城市生活很繁華,也很開心,連窮人都很開心,過節時都在街上玩。我們常想,還不如生活到那個時候去呢。

  但是,這樣的一種認識,是不是全面呢?所以我說要“走出夢華”,因為這樣的認識有一點片面性。

  問:片面性在哪里?

  包:這些文獻最大的問題在哪里?尤其是以《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這樣的文獻為代表,我們都知道,都是在舊朝滅亡以后寫的。《東京夢華錄》是北宋滅亡后,孟元老跑到杭州來,回想起舊時光多少美好啊,在無限懷舊的心情下寫的。《夢粱錄》也一樣,是在南宋滅亡以后,吳自牧寫下的。《武林舊事》也說:現在想起來,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所以,他們回想的總是美好的事情。

  《清明上河圖》更是如此。我們現在基本認為張擇端是個畫院作家,也就是說,畫里只能講好話,不能講壞話。所以有人說,這張畫里有800多個人啊,沒有一個討飯的。打死我也不信。這些文獻傳達的信息背后,有著強烈的感情傾向,而且是經過選擇的。而現在,我們是根據這些信息來復原當時的城市生活,如果不加警惕的話,就會被誤導。

  這就是我今天提出這個問題的立足點。這些書里,有真實性,也有不真實性,所以我們要走出夢華,試圖更加全面的認識當時的歷史。

  臨安城的人口密度

  比現在的杭州還大

  問:那么,究竟該怎么走出夢華?

  包:先說說臨安城發展的基本過程。對于杭州城的描述,文獻上最開始說的是“山中小縣”,這究竟在哪個位置,現在還沒有弄清楚。有人說就在靈隱附近,也有人不認同。到后來,唐代出現一個名稱,叫“東南名郡”,也就是說它經過一定程度的開發,地位上升了。到了北宋,開始出現“東南第一洲”,可見它作為中心城市的地位,又提升了。到了南宋,臨安城的城市化水平,究竟到了什么樣的地步?

  當時沒有太多的材料留下來,也沒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這是我們碰到的一個難題。不過,衡量一個地區的城市發展水平,有一個指標,是可以考慮的,就是這個城區里究竟聚集了多少人,城市人口究竟有多少。

  問:有數據嗎?

  包:兩宋期間的杭州發展水平,文獻中描述性的話非常多,但對我們來說不是太有用,因為沒有數據。

  有些學者經常用一些當事人提到的某些數字,比如蘇軾在元祐年間,給中央打報告說過,杭州城內約計四五十萬人。當時,他是杭州的知州,他說這個話,有沒有統計數字做依據呢?恐怕不一定有。更何況,他說這個話是干嘛的呢?是討錢用的。當時杭州發生災荒,中央政府撥下錢,由管財政的轉運使分到不同的州,他覺得分給杭州太少了,就發牢騷了。所以他把杭州人口多講一點,也很有可能。

  而現在大多數的學術著作,在考慮南宋臨安城的人口時,一般認定有120萬。我心里一直有嘀咕,覺得在瞎扯。

  問:您自己怎么估算?

  包:當時杭州城區的縣,有兩個,一個仁和縣,一個錢塘縣。這兩個縣的人口,包括農村人口,有數據。把鄉里的人減掉,再加上沒有戶籍的人,算下來,大體上到了南宋末年,城區加上郊區的城市人口,是70萬,這是我的估計。

  而嘉定中期,城市人口32萬。那么,這塊地面積多少大,有考古數據。全城城區面積,大約是13.3平方公里。再除以人口,就是當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比如淳祐年間,臨安城城內的人口密度,大約是每平方公里2.1萬人。到了咸淳年間,就是3.5萬。

  問: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

  包:意味著比現在杭州的人口密度還要大。現在杭州的人口密度,市中心最高的幾個區,平均是2萬。而世界上的大都市,都在1萬左右,比如紐約。

  人多,火災頻發

  一擔水要3個銅板

  問:問題來了,在這種狀況下,當時的人怎么過日子?

  包:在傳統社會的中期,單層或者雙層木構建筑為主的開封城和臨安城的城區人口密度,已經超過了以多層鋼筋水泥為主的現代社會。你可以想象,當時城區生活的擁擠,以及可能帶來的復雜問題。

  問:有哪些問題?

  包:首先就是土地太貴,當時工資最高的那些人也買不起房子,只好租房子住,包括當宰相的。

  還有生活資源都得外部供應,一旦出現狀況,城市生活的壓力就會很大。臨安城有一句諺語:東門菜,西門水,南門柴,北門米,這說明當時各個方向,進來的物資都是不一樣的。最要緊的,當然是糧食,能不能吃飽。

  從杭州運一石米到開封,運費大約是糧價的1倍。北宋時期,集全國財政之力,每年平均只能運600萬石糧食,還養不活開封全城的人。

  所以,從北宋到南宋,大家經常提到一個現象:遏糴(è dí),就是不準你買糧食。更確切地說,不準外地人到我這里來買糧食,這個現象越來越普遍。政府當然下令不允許這么做,但對地方官員來說,為了本地的利益,必須采取這種措施。這說明當時糧食供應不夠,大家吃不飽。

  問:喝水應該也是個問題。

  包:對。說個好玩的材料,北宋有個翰林學士叫孫甫,有人向他兜售一個硯臺,就相當于現在的iPhone,賣得很貴。孫甫就問,你的硯臺有什么好的賣這么貴?他說,我的硯臺特別潤,水放在上面不會干,而且呵呵氣,水會自己滲出來。孫甫就說了,我呵個一天,呵出一擔水,也不就是三個銅板,我買它干嘛。這里能讀出來,當時一擔水3個銅板,水是需要花錢買的。

  還有公共衛生、空氣污染、傳染病。兩宋時期瘟疫記載很普遍,蘇軾就特別講到杭州:“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因為人口太擁擠,疾病就容易傳染。

  人多,房子擁擠,火災更免不了。杭州城的火災記載梳理起來,很長,大火災幾年來一次,一半的城市都會燒光。

  (根據包偉民講座實錄整理而成)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錢江晚報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