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十個節(jié)氣。《淮南子·天文訓(xùn)》記載:立冬后“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古人將小雪分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古時五日為一候。古人認(rèn)為,一侯陽氣上升,陰氣下沉,使得虹藏而不見;二候天空中陽氣繼續(xù)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更甚,導(dǎo)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由于天氣日益寒冷,萬物氣息飄移,生長幾近停止,致三候“閉塞而成冬”。
小雪是寒冷天氣的開始,降水在空中凝結(jié)成雪花。雖然此時季節(jié)已是初冬,但雪下得還不太大。唐代詩人戴叔倫的《小雪》詩云:“花雪隨風(fēng)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詩寫得平淡、自然、輕盈。那在風(fēng)中飛舞的雪花讓人百看不厭,更多的就像素蝶一樣消失在山林之中;愁上眉梢的詩人獨坐窗前,望著一片片飛落的雪花,更覺寒意四起、愁緒滿天。
潔白淡雅的雪有著很強的文學(xué)意韻,常是詩人吟詠的對象。從詩三百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從陶淵明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到蘇東坡、辛棄疾、鄭板橋,在中國文學(xué)的長河中,所有為人津津樂道的主流文學(xué)體裁,無不和雪纏綿繾綣,情深意長。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這是李白的雪,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筆下的雪,小巧新奇,饒有情趣;“朔雪自龍沙,呈祥勢可嘉,有田皆種玉,無樹不開花”,李商隱的雪雖羸弱卻給人以希望;“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的漫天飛雪,不僅想象奇特,還充滿戰(zhàn)斗精神。鄭板橋的詠雪詩特別有趣,他把十個數(shù)字嵌進(jìn)詩里,讀來朗朗上口:“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我倒很喜歡唐代幾位詩人寫小雪的詩。
一首是徐鉉的《和蕭郎中小雪日作》詩:“征西府里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yuǎn)連霞。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詩寫在日暮的征西府中,詩人正試著用新爐煮茶,籬邊殘菊臥倒在池水中,塞外的鴻雁向著晚霞遠(yuǎn)去;在寂寞無聊中打發(fā)“小雪”這空虛的日子,誰知雙鬢又多了幾許花白,這叫人無奈的逝水年華啊,真讓人惆悵不已。
一首是張登的《小雪日戲題》,詩說:“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融和長養(yǎng)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寫得詼諧,透露幾分俏皮。
還有一首是陸龜蒙的《小雪后書事》:“時候頻過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楓汀尚憶逢人別,麥隴唯應(yīng)欠雉眠。更擬結(jié)茅臨水次,偶因行藥到村前。鄰翁意緒相安慰,多說明年是稔年。”詩寫江南小雪后的景物與詩人生活,末句寫遇見鄰居老頭兒互相寬慰,互勉明年定是個豐收年。可見作者與民共憂喜的情懷。
小雪節(jié)氣,在南方可能不見雪花飛舞,而在北國,正如李白所描寫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