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豈獨傷心是小青——《牡丹亭》外的故事

2016/7/11 15:33:28 點擊數: 【字體:

豈獨傷心是小青——《牡丹亭》外的故事

連環畫《牡丹亭》插圖 彭連煕作
 
  【藝林史話】
 
  明代湯顯祖的戲劇《牡丹亭》一問世便產生了轟動效應,南北伶人競相上演,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杜麗娘為情而死,又為情還魂的故事讓一些閨中少女、少婦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無數癡迷的“湯粉”奮不顧身地飛蛾撲火,用生命續寫了各類《牡丹亭》故事外的悲情故事。
 
  《牡丹亭》開場白云:“日日消磨斷腸句,世間只有情難訴。”明沈瓚著《黎瀟云語》,記有:“內江一女子,自矜才色,不輕許人,讀《還魂記》(即《牡丹亭》)而悅之,徑造西湖訪焉,愿奉箕帚”,對自己的才色非常自信的少女主動提出要嫁湯顯祖,湯沒和她見面,說自己年老與之不相配,這位少女不信,直接跑到西湖邊宴請賓客的湯顯祖那里,見他果然年老力衰,失望之下投水而亡。
 
  清代鄒弢《三借廬筆談》里記有明代揚州女子金鳳鈿,讀《牡丹亭》后患了相思病,致書湯顯祖“愿為才子婦”,古時交通不便,郵路阻滯,半年后湯顯祖收到這封書信時,金鳳鈿早已憂郁而死。此故事未辨真假,但后來被寫成了昆曲,傳唱至今。
 
  兩位女子似乎是為心中的偶像湯顯祖而死,實際上這些悲情故事反映了《牡丹亭》所產生的強烈社會影響,以及那些才華橫溢兼具豐富情感的深閨女子,由于婚姻不能自主而對社會發出的絕望的吶喊。
 
  各類詩詞雜文戲劇都將人們對這部戲劇的喜愛予以記載,一些人甚至情不可控,將自己深深融入劇中。據《石間房蛾木堂隨筆》,杭州有位戲劇演員商小玲,以顏值好技藝強著稱,特別擅長演《還魂記》。在此之前,心中有情感方面的問題不得宣泄,郁郁成疾。表演時每當演到杜麗娘“尋夢”“鬧場”時,仿佛置身其間,纏綿凄婉的情思總是讓她淚痕盈目不能自持。某日,演“尋夢”,唱至“待打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得個梅根相見”時,突然倒地不起。觀眾都以為她是進入了角色,待演春香的丫鬟上前觀看,卻已氣絕身亡。
 
  清代宋長白著有《柳亭詩話》,內記“婁江女子俞二娘,年十七,未適人,酷嗜《牡丹亭》傳奇,批注其側。幽思苦絕,有痛于本詞者,憤惋以終”,悵然悲痛至死。
 
  據一些明代筆記記載,揚州才女馮小青,早慧命薄,本出身于官宦之家,因其父政治上的原因,被賣給商人做妾,為大婦所不容而備受摧殘。在面對孤燈,形影相吊的夜晚,馮小青常讀《牡丹亭》以自遣,還作評注,臨死前留下了沉痛的詩篇: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
 
  人間亦有癡如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這是她在不合理婚姻制度下的痛苦呻吟。馮小青16歲出嫁,18歲便早夭,死后被葬杭州西湖山腳下,墓碑上刻“明詩人小青女史之墓”。后來,戲劇家們根據這一史料,創作出一系列以《牡丹亭》“人雖死,但青春和愛不死”為主題的那種追求婚姻自由的反封建戲劇。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牡丹亭》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它的故事純系虛構,但作品問世、戲劇上演之后發生的相關故事卻大多系真實存在。無論是原著中虛構的愛情故事還是之后真實的故事,時至今日都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唐宋“登科報喜書”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