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民間文學的時代意義

2016/8/12 9:10:03 點擊數: 【字體:

  【思錄】
 
  中華民族的文化史由兩個部分組成:文字記載的和沒有文字記載的,缺少后者,文化史就只有半部。
 
  最初認識到這一點的,是“五四”時期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們把民間文學看作中國文化史重要的一部分,整個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收集和整理出版來自民間的文學資料,也是由他們發起、在延安魯藝時期被列入“新文化建設”“正典”的歷史工程。
 
  民間文學并非簡單地對應于文人創作的文學,而是具有鮮明的政治思想取向。它是“五四”一代及其前輩思想家們“重鑄民族魂”“中華民族復興”整體啟蒙思想的一部分。“五四”時期關注來自民間的文學,乃是出于對“貴族文學”獨白話語體系的反撥,是全社會民主運動的表征。“五四”之前,梅光迪回復胡適:“文學革命自當從民間文學入手,自無待言。”至“五四”時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發表啟事,成立“歌謠征集處”,向全國征集民間歌謠,同時發表“北京大學征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明確其宗旨“不僅是在表彰現在隱藏著的光輝,還在引起將來的民族的詩的發展”。從事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美國學者洪長泰認為,現當代中國的民間文學運動被稱為“世紀運動”。鴉片戰爭以來,激進派學者們尋找中國文化之根的努力,導致了他們提倡以口語為基礎的現代文學語言。“五四”運動時期,年輕的中國知識分子有意識地將他們的關注對象轉向民間口頭傳承。“到民間去”成為一種政治運動。它對于新文學和新文化運動沖破封建思想、重視人民創作的傾向,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卻屬于未能徹底完成的任務。
 
  延安魯藝繼承發揚了“五四”走向民間這一傳統,賦予其“民族性”和“人民性”的重大思想意義。延安魯藝把收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學,與抗戰救亡、與創造新文學的職能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延伸到今天的新中國思想文化運動。1940年在《新民主主義的文化》一文里,毛主席鮮明提出:“中國文化應有自己的形式,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義的內容——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新文化。”他特別強調的“民族的形式”實際上多半指的就是民間文化,特別是民間文藝。毛主席所提出的這一文化思想,在《講話》里得到充分闡發,長期以來指導著我黨的文化建設。毛主席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一代人,他本人對民間文學的認識并非簡單止于概念和觀念,而是內心真正喜愛的,也確實做過指導學生收集民間歌謠的工作。他非常清晰地把“所有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糟粕產品”,與“民間文化的精華部分或者與那些天然的民主的和革命的因素”區分開來了。延安魯藝以學習民間文藝作為方向,培養了一大批新中國文藝工作者,創作了大批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奠定了新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方向。例如延安魯藝正式成立了“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確定了宗旨為:開展有計劃、有組織對民間音樂的采集、介紹和研究工作;對大量優秀的傳統民歌、小調、歌舞進行加工和改編,從而產生了不少優秀的“民歌改編曲”。民間文學傳統形式經由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袁章競《漳河水》、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等創作,為新文學樹立了榜樣。
 
  新中國文學弘揚了延安時期重視民間文藝中的人民性傳統。新中國成立之初,最重要的文藝話語乃是宣傳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打破封建文藝觀占領的報刊、舞臺、銀幕等陣地,普及民間文藝民主傳統,建設“人民的文學”觀念。1949年北平解放之際,新中國文藝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乃是宣傳民族文學形式和新民主主義思想內容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這一系列文章見諸1949—1950年之間的《人民日報》。1949年3月25日起,《人民日報》集中發表有關文藝的專題文章、綜論,涉及到“停演迷信淫亂舊劇”“文藝為工農兵的方針”“年畫的裝飾性與現實性、人民性”等問題,秦兆陽、蔡若虹、江豐、羅合如、劉念渠、梁思成、沙均和犁草,以及張映雪等人分別就改革舊劇、國畫、平劇、城市規劃、秧歌舞和新洋片等方面的問題發表文章,直接影響到新中國文學“人民的文學”基本方向和路線的確定。從1950年元旦刊發李伯釗《談工人文藝創作》、王亞平《攻破封建文藝堡壘》開始,到隨后刊載關于“東北戲曲改進會成立”“電影制作貫徹工農兵方向”“北京舊戲曲的改革”,到趙樹理發表《談群眾創作》、王朝聞發表《舊劇演技里的現實主義》、周揚《關于地方戲曲的調查研究工作》、艾青《談“鴻鸞禧”》和程硯秋《西北戲曲訪問小記》等,輔之以展開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高等教育制度、教科書、學術研究體制等話語討論,昭示著延安時期來自民間文學的平民大眾文學路線、服務人民大眾的文學發展方向,真正在新首都、新中國確立起來?梢悦黠@看出,延安時期強調的人民文學傳統,在談論文藝問題的過程中處于核心位置;以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為指導的新文藝路線,迅速成為北京文藝的主流,同時,來自延安的文藝工作者也成為新中國文藝話語的擁有者和敘述者。可以說,收集、整理、改造民間文學,對于“五四”新文學運動、延安魯藝到新中國建立后的新文化新文學建設,起到了核心作用,為新中國人民文學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德國學者,斎鹪u價這一走向時說:“他們……力圖尋找民族的文學,并抱有以此為手段改變‘民族性格’的雄心壯志。我們如果考慮到歷史悠久的民歌搜集傳統的話,可以說,這類對口傳文學的重視是中國的一貫傳統。”這段話放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確非常合適。
 
  今天我們重新提起20世紀中國民間文學收集和整理工作,與“五四”時期重鑄民族魂的使命相比,實際上面臨著性質相似、層次不同的任務。一是我們重新處于中華民族文化、思想和精神價值的再鑄造進程中,重視當代民間文學進步思想傳統,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使命具有重大思想價值。二是發掘和闡發民間文學優秀傳統,對我們深刻理解“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歷史淵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性有新的認識,具有重要理論價值。三是民間文學的人民性傳統,是我們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堅實基礎,是建設新文學不可缺少的豐富資源。
 
  與“五四”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民間文學研究不同,當代民間文藝學家所處的思想層次和學術水平,不允許我們再僅僅做簡單的收集、整理工作,而是要求學者在堅實的材料研究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和闡釋民間文學中的思想、文化和藝術資源,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參與到新世紀中國美學精神的構建和闡發工程之中。做到這一點,我們新中國的文學史,就將比以往更為堅實、更具有鮮明的中國話語特點。
 
 。ㄇ襁\華,作者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