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伏羲·中醫·紙人灸病

2018/8/13 16:10:43 點擊數: 【字體:

伏羲·中醫·紙人灸病

    天水伏羲廟祭祀現場  圖片由“天水在線”提供

伏羲·中醫·紙人灸病

    大地灣遺址出土的骨針  李韻攝/光明圖片

伏羲·中醫·紙人灸病

    大地灣遺址出土的骨錐  李韻攝/光明圖片

伏羲·中醫·紙人灸病 

    天水伏羲廟祭祀現場  圖片由“天水在線”提供

伏羲·中醫·紙人灸病

    燒紙人灸百病  圖片由“天水在線”提供


  【守望家園】

  民俗是一個民族歷史的活態傳承保存形式。盡管在歷史傳承時滲入時代元素,但它永遠保存著最原始的歷史因子。伏羲“制九針”與天水伏羲廟“紙人灸病”民俗,一方面是后人紀念伏羲發明“針灸”功績的形式,另一方面是祈求中醫藥鼻祖伏羲保佑病人康復的心理折射。

  天水又稱成紀,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誕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稱。《漢書》記載:成紀屬漢陽郡,漢陽郡即天水郡。伏羲的歷史功績是巨大的,《帝王世紀》稱,伏羲“味百藥而制九針”。就醫藥方面來說,他畫八卦、嘗百草、制九針、療疾傷,開創了古中醫藥應用和理論之先河。

中醫與針灸

  關于“九針”創始人,不僅有“伏羲制九針”之說,《備急千金要方·序》中說,“黃帝受命,創制九針”。事實上,醫學起源于先民長期與疾病做斗爭的實踐。“伏羲”“神農”“黃帝”他們是在不同時期醫療成果的集大成者。這些口傳史也表明“伏羲”“神農”“黃帝”是醫學起源、發展的主導人物。從伏羲口嘗藥物、“制九針”,到對藥物性能的全面認識,古中醫學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

  針灸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它為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發揮著獨特的功效,時至今日,仍然是日常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考古表明,在距今一萬年前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學會用砭石治病。這就是我國最早的“針”,實際是有尖、有刃的石頭。那時,人們之所以能夠用“針刺”進行治療,就是因為當時先民已經掌握了打制、磨制石器的技術,可以磨制出精細的石器。砭石主要用于破開癰腫、排膿放血或刺激身體的某個部位以消除病痛,是最原始的針刺和切割用具,醫學史家把這種醫療活動看成是我國針灸術的濫觴。伏羲時代早期,先民野外穴居,為生存必須時時與疾病做斗爭。當時,除生火取暖外,還熱石取暖,也有后來的煨炕取暖。特別是以熱石灸不同的體表部位時,可舒緩某些反射部位的痛楚。這些經驗啟發了先民有意燒石以暖經絡,為后來針灸的完善積累了經驗。

  隨著制造工藝的不斷進步,針具由石針、陶針、木針、竹針、骨針,逐漸發展到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至今天的不銹鋼針。針灸技術從伏羲首創到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是歷代先民用生命為代價探索實踐的結果。

伏羲與中醫

  伏羲氏所處的時代是新石器時代,他始創的九針是骨針和石針。九針有圓頭形狀的,用來按壓止痛;有尖頭形狀的,用來點刺或放血;還有帶刃形狀的,用來切割膿包和瘡疔。

  在天水秦安縣大地灣,考古中發掘出了長短不同的各類骨針和骨錐,這些針的用途除了縫制衣服外,大概與原始的針灸以及伏羲“制九針”的古史記載不無關系,最起碼它是伏羲文明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物質基礎。在冶金術發明之后,人們根據不同的需要創造出了形狀各異的金屬針,這也是我國中醫學史發展的一次大的飛躍。

  伏羲是我國中醫學的鼻祖。這樣說,是因為伏羲對中醫學的貢獻不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的發明,他對中醫理論方面的貢獻也是無與倫比的。《易傳》說:在遠古時代,伏羲氏治理天下時,他夜以繼日地仰觀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運行;俯察地形,考察山川澤壑的走向;研究鳥獸動物皮毛的紋理和生長在大地上的各類植物各得相宜的情況,就近從自身取象,向外從器物取象,遠從山川河流取象,按照“東、南、西、北(四正),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圍)”八個方位,而創造了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太極、陰陽和后來的五行學說,包含著樸素的中國特色的陰陽辯證法,是一種“人與天地相參”“萬物一體”的宇宙理論體系。

  伏羲八卦中的“陰陽”學說,是中醫藥發展傳承的理論基礎,當然也是中華民族繁衍昌盛的文化基因。伏羲的哲學思想不但為古代中醫奠定了理論基礎,而且也為現代中醫藥學的發展提供內涵與外延。“天人合一”“陰陽對立統一”的整體觀,成為后世中醫學理論哲學思想的顯象的文化基因,而且為歷代中醫、中藥、養生、診法、療法、藥劑、針灸等提供了理論支撐,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之根和健康保障之本。因此,伏羲被我國醫學界尊奉為醫藥學、針灸學的始祖,伏羲古中醫學便成為中國中醫學的總源頭。

伏羲與紙人灸病

  坐落于天水市西關城被譽為“天下第一廟”的伏羲廟,是國內現存最宏偉的懷念人文始祖伏羲的廟宇。人們為了紀念伏羲發明的八卦,在廟內植了六十四株古柏,寓意六十四卦。天水上元會是負責祭祀伏羲的民間組織,每年新年伊始,他們按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循環順序排列,推選出其中一株古柏,作為這一年廟內的值班樹。在天水老百姓的心目中,這些柏樹就是伏羲的化身,是伏羲旨意的直接體現,無所不能,包括療疾治病。

  農歷正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九日,世傳為伏羲誕辰日和逝世日。天水及周邊民眾都自發集會在伏羲廟,祭祀“人宗爺”(天水為長者避諱,稱伏羲為“人宗爺”或“人祖爺”),乞求幸福安詳,希望在來年交上好運氣。傳說正月十六日的凌晨,廟里的柏樹會發出轟鳴之聲,這是“人宗爺”派喜神來到人間消災滅禍,解除人間百病來了。人們在喜神樹上懸掛上大紅燈籠,作為標志,供祭祀的人們奉祀。朝拜伏羲的人群,紛紛在喜神樹前跪拜叩首、焚香化紙、灸病,期盼幸福安康,這就是天水獨具特色的“迎喜神”“燒紙人灸百病”的民俗。

  紙人灸病的習俗來自中醫界長期奉行的“醫易同源”理論。醫學是易學派生出來的實用科學,易的基礎是陰陽理論。用香火代替銀針灸燒貼在伏羲廟古柏上的紙人,被認為能治病,朝拜人宗廟的人們對此都堅信不疑。正月十六日,正值中國人歡慶新春之際。每年從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下午開始到第二天零點,民間祭祀活動達到高潮,這時的伏羲廟人山人海,參加祭祀伏羲的人可多達十余萬之眾。所有“朝人宗”的人們沿通道魚貫而入,畢恭畢敬地在露臺前行三拜九叩大禮,禮畢后,有病者在神樹前(后來,治病的人越來越多,廟內每一棵柏樹都可以,不一定再是值班樹),粘貼紙人,病人撫摸著貼在樹上的小紙人,與其患病部位相對應,用香火代替銀針灸燒紙人。無病者為親友代灸。紙人以紅紙為材料,剪成約十厘米高的人形,男病人剪成男相,女病人剪成女相。灸百病時,仿中醫學上的針灸而進行。講究的人家用艾草貼傷病處,用香火點焚,不講究的人家直接用點燃的香頭戳紙人。人們信奉心誠則靈,從不考究是否靈驗、是否真能祛除疾病。祭祀活動結束后,六十四株古柏樹干上,都貼滿無數的小紙人,風起時,嘩啦啦作響。后來,為保護古柏,伏羲廟管理處用竹簾圍住了樹身,而虔誠的百姓則將小紙人貼滿竹簾,照樣“燒紙人灸百病”。

  從民俗學的角度看,天水伏羲廟這種獨有的“紙人灸病”民俗,時代久遠。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是為病人祛除疾病,解除痛苦,祈求吉祥,盼望得到伏羲的保佑;另一方面,這種習俗與代表六十四卦的六十四株古柏聯系在一起,且于當年值班的那一株喜神樹相對應,有問卦、占卜、求吉治病的愿望。可見,燒紙人治病,融合反映了原始信仰、古老巫醫治病和傳統儀禮,也是伏羲“制九針”保留在今天的孑遺。可以說燒紙人治病,既是民俗,也是遠久歷史的活態保存。正是這種民俗的代代傳承,遠古先民與自然做斗爭的寶貴歷史記憶才得以留存。

  (作者:安志宏,系天水周易學會會長)


責任編輯:admin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