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留余文化的力量

2014/7/10 17:05:50 點擊數: 【字體:

孔孟孜孜以求的仁義禮智,老莊世界的逍遙通透,佛家的寬容博大……在浩瀚深邃的傳統文化星空里,“留余”猶如一顆熠熠發光的星辰,照亮人們的心靈,指引著人們修身、齊家、營商、理政。

留余從本意而言,大致可理解為“四讓四倡導”,即讓巧與天,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榮共生;讓祿與國,倡導家國情懷做到公忠體國;讓利于民,倡導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君子之風;讓福與后,倡導要以身作則弘揚仁厚家風為后人多留福澤。

留余思想從自然、國家、社會、個人等層面詮釋了明確的價值取向與道德準則。處理好這四種關系,使四個層面的實踐理念內化為人們的道德自覺,從而達到外在和內心的豐盈與和諧,是留余的題中之義。這些深刻理念與實踐共鳴共振、激蕩交融,如春風化雨滋潤人心,似和煦暖陽提振精神,引導人們領悟生活的真諦,拓展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匯聚起真善美的能量。

留余是一種厚道。它要求不可窮盡一切利益歸己所有,要實現一定程度的利益均衡,正常謀利,謀正當利,合度適度,在此基礎上保持人與自然、人與國家、人與社會等的和諧。留余是一種仁道。它強調在物質豐裕的情況下樂善好施、廣施仁愛,讓財富流淌道德的血液,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留余是一種恕道。它倡導人與人之間不要爾虞我詐、兩相傾軋、你死我活,而是互相留出足夠的生存發展空間,共生共榮,互利共贏。

古今代異,意蘊相承。當前,我國進入發展黃金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多種思想相互激蕩,各種文化交匯交融,諸多利益訴求交織博弈,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精神道德領域失范失序的問題都比較突出。面對種種矛盾和問題,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更加渴望,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引領更加期盼,“留余”文化豐富深刻的當代價值也隨之倍加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思想是實踐的魂魄。留余文化濃縮了中原文化的優秀基因,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要的、有益的補充。時代在變,留余文化也將在傳承中創新,并隨著時代的發展注入新的內涵。當前,“留余”日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沁潤人們的心靈。更自覺、主動地關注、研究、促進、發揚光大這一文化傳統,與時俱進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交融、與現代社會共振,有助于涵養我們的精神世界,不斷激發時代的文化力量,為實現中國夢、建設文明河南注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14-07-1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