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衛視“絲綢之路萬里行”近日到達重要站點——敦煌。在敦煌站,主持人王志相隔十年再次對話樊錦詩,聽這位把一生都獻給敦煌的學者講述她對敦煌文物保護的期待。
十年前,王志是央視《面對面》欄目的主持人,采訪了各行業許多標桿人物,樊錦詩作為敦煌研究院院長就是其中之一。相隔十年再見面,王志說:“樊先生您一點兒都沒變。”樊錦詩說:“沒想到你的采訪影響力那么大,國內外許多人都提起過那次采訪。”
十年之后,在敦煌兩人的再次交談放在敦煌研究院內的復原洞窟內進行,兩人的背景是繁茂的敦煌壁畫,樊錦詩面對王志,娓娓談起了敦煌文物保護:“許多人來到我這里,都驚訝地說,沒想到你這里全部采用頂尖科技來管理,我說,為什么不呢?洞窟就那么大,可以容納的人也就那么多,而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看洞窟,我們怎么辦呢?只有用高科技的方式,為前來參觀的觀眾們多一些其他途徑的選擇,大家可以用更多的窗口,來看到他想看到的內容,這相對于完全在洞窟內聽導游講解,可以減少游客們留在洞窟里的時間,延長洞窟使用壽命。”
樊錦詩舉了一個例子:2008年時,我們去北京,復原像、復原壁畫整整拉了五車皮,但現在數字敦煌開始實施后,我帶幾張光碟就可以了。對于莫高窟以后的發展,樊錦詩說,“以后我們將會有更加個性化的體驗,比如說舞蹈演員來看舞蹈壁畫,可以看比洞窟內更加清晰逼真的壁畫;編劇、作家們想來看故事,可以看我們拍出來的故事類壁畫;孩子們喜歡看動畫,我們會把壁畫里的人物設計成動畫片的形式。這樣就可以滿足多方面的需求。” 樊錦詩希望在完善知識版權的保護下,世界各地喜愛敦煌的人都能夠通過高科技手段,看到敦煌。(記者 馮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