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評論:古村落如何留住鄉愁

2014/8/7 10:40:43 點擊數: 【字體: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21萬平方公里的瀟湘大地上,留存、散落著許多古村落古民居。省文物局的統計顯示,全省普查登記的古村落有251處。這些古村落融自然山水、傳統道德、鄉風民俗、建筑理念于一體,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建筑、藝術、旅游等價值,在我國南方古村落中占有重要位置。

  然而,受城鎮化、現代化、社會轉型等因素影響,古村落數量銳減,空殼化現象嚴重,保護形勢極其嚴峻。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田野調查顯示,從2002年至2012年,湖南省的傳統村落平均每年減少183.4個,差不多每2天消失一個。

  古村落,要如何在現代社會存續?能否煥發新生機?本報記者采訪了兩個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看看他們如何為后人“留住鄉愁”。

  張谷英:保存完整明清古建筑

  在岳陽縣渭洞筆架山下,有一個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張谷英村,是湘鄂一帶許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張谷英村古建筑群環山而建,總面積達5.1萬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700余間。從外看,雕梁畫棟,氣勢恢宏;走進內,“晴不曝日,雨不濕鞋”。

  8月1日,記者穿梭于張谷英村,盡管是星期五,仍有幾輛旅游大巴開來。如今的張谷英村,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也是4A級旅游景區。

  岳陽縣張谷英村管理處副主任易立勤說,1989年張谷英村列入縣級文保范圍后,便開始著手保護和開發。2003年,張谷英村開通旅游專線,現在長沙的旅行社每到周末都發團往張谷英村。2008年,已經在安徽宏村、北京門頭溝積累了古村落開發成功經驗的中坤集團,進駐張谷英村,6年來已累計投入數千萬元。近幾年,張谷英村每年游客量都在10萬人次以上。

  記者看到,古建筑群內,旅游線路所經之處,干干凈凈,整齊有序。中坤公司有10位保潔員全天打掃,并與旅游線路上的住戶簽訂協議,通過給予補貼,推動他們積極參與保護環境衛生。

  旅游漸漸興起,群眾建房需求強烈。對此,管理處采取疏、堵、拆相結合的方法。在核心保護區內禁止新建和改擴建,在控建范圍內禁止新建房屋。同時,投入資金500余萬元,開辟了兩個安置點,集中安置居民110戶,有效保護了古村整體風貌。

  隨著游客的紛至沓來,村民從中得到了實惠。張谷英村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村集體可以從門票收入中分成約22%,全村有近500人從事餐飲、接待、導游等旅游服務業,村民60%的收入、村委會80%以上的收入來源于旅游業。

  村民受益后,轉身積極參與文物保護。7月30日,張谷英村啟動6個文物點的維修工程。易立勤說,此次維修涉及30多戶居民,頭一天開會,居民第二天就開始搬家,沒有一個人討價還價。

  石堰坪:映入眼簾全是吊腳樓

  8月4日一大早,張家界市永定區文物局局長唐永才就趕到國家文物局,辦理石堰坪村整理保護利用方案申報的有關工作。他興奮地告訴記者,方案已經獲得國家文物局批準,就等財政部下文撥款,預計今年石堰坪村可獲得文物保護利用資金上千萬元。

  位于一塊盆地中的石堰坪村,宛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該村生態植被完好,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山腳下,180余棟土家吊腳樓星羅棋布,錯落有致。這個始建于清代的古建筑群,去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不久,該村列入國家文物局首批50個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名單。

  走在石堰坪村,映入眼簾的全是吊腳樓,看不到現代磚房的影子。“從2002年起,村里就開始保護吊腳樓。”村支書全建國告訴記者,當時村民不理解,一些年輕人在外打工,掙了錢回來就想修樓房,村干部不斷地上門做工作,有時候一戶人家要上10次門。

  為了保護好這些吊腳樓,2002年和2010年,村里先后兩次制訂保護吊腳樓的“村規民約”,對因破損需要修繕的吊腳樓補貼2000元至5000元,對新建吊腳樓的農戶給予1萬元獎勵。同時,實行責任制,簽訂了村、組、農戶吊腳樓保護責任狀,還先后投入30萬元對全村吊腳樓進行提質升級和危樓改造。

  石堰坪村原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有景色秀麗的上伏溪古柳群和集姑寨,古木參天的萬畝原始次生林大崗嶺、王古界景觀,還有火藥作坊遺址、宋代龍口窯遺址和48座崖墓等文化遺存。特別是村里的居民絕大多數仍使用傳統的生活用具并保留著傳統的農耕生產方式,有薅草鑼鼓、山歌對唱、揚叉舞、草龍燈、太平歌、哭嫁、求雨、土地戲、銅鈴舞、花燈、糊倉等豐富的生產生活習俗。唐永才表示,按照規劃,全村將作為一個土家族生態博物館完整保護好。

  去年,石堰坪村接待游客8萬多人次。日益興起的旅游,吸引了年輕人回鄉創業。原來在外打工的全子灼,看到村里光明的前景,今年回村發展,并在上半年競選村主任成功。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葉小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湖南日報(2014-08-0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