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還傳統節日文化味——從年味變淡說起

2015/3/17 17:49:09 點擊數: 【字體:

    傳統習俗:出了正月,年才算徹底過完。

    馬上要出正月了。回味羊年春節,越來越強烈的感覺襲上越來越多人的心頭:年味越來越淡了。

    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近些年,年味變淡引起廣泛關注、引發無數感慨,甚至讓人生出些“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

    不少人這樣分析后認為:中國傳統節日內容幾乎全部是吃——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以前窮,就盼著過節吃點好吃的;現在有錢了,這些以前過節才能吃到的東西,隨時都能吃到,慢慢地,節味兒就變淡了。

    乍一聽似乎有道理。可細想想,那些特色食品的味道真的就是讓人感嘆的年味嗎?

    很多人懷念小時候過年:“臘八,祭灶,年下來到。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三十貼花門兒,初一拜年作揖……”與記者豫北老家相似的民謠各地大同小異,人們懷念的恐怕是細致、認真、禮數、和美。

    很多人會繪聲繪色地描述以前過年的典型情景:全家人包餃子,有人擇菜洗菜、有人剁肉、有人盤餡、有人和面、有人搟皮,悄悄包進去個硬幣,餃子出鍋,第一碗當然捧給最受尊敬的長輩,他準能吃到那枚硬幣……讓人掛懷的大抵是誠意、用心、團圓、親情。

    細細品味,這才是讓人懷想的年味。追溯歷史,作為農耕文明產物的中國傳統節日,不僅有順應季節變換的生存智慧,還有塑成中國人氣質的精神追求,這些才是中國傳統節日之魂。

    隨著對西方情人節的熱衷,精明的商家把七夕炒作成了中國情人節。很少人知道,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是元宵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癡情都發生在“東風夜放花千樹”的上元之夜。

    更少人知道,清明節跟一個具有知識分子獨立精神的人有關,他叫介子推。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后,對同甘共苦之臣大加封賞,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抱柳樹而死。文公下令把子推焚死之日定為寒食節,禁火寒食,祭掃踏青,寄托哀思。第二年,文公登山祭奠,見那棵老柳樹復活,就賜名“清明柳”,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像匆忙的趕路者,現代中國人把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給弄丟了。

    忙于追求“事業”、“成功”,無暇認真細致地包頓餃子,以速凍餃子來代替;無暇經歷戀愛的過程,電視、網絡經常上演著“愛情”速配;無暇去問節日的來由,一吃了之。

    相反,我們卻對并不了解內涵的西方“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趨之若鶩。

    連西方人都覺得費解。英國《金融時報》就尖銳地指出:“圣誕節在中國,從一開始就沒有靈魂,圣誕節與歷史、傳統、親人或者禮物轉送無關,這是個赤裸裸的金錢和狂歡的節日。”

    每個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是對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詮釋,是價值觀的體現。傳統節日的內涵能養育心靈,讓浸淫于濃郁商品氣息中的靈魂回歸自然,找回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對祖先的追慕之心,對生活的惜福之心,對家人的顧念之心,對未來的戒惕之心。

    民俗文化專家鐘敬文把傳統節日比作“無形的仙繩”,認為它有一種想象不到的、神秘的民族凝聚力。

    韓國為端午節申遺成功,我們曾憤憤不平。可現實中,又有幾人懷有對端午節的那份虔敬之情呢?

    2006年以來,國家先后把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定為法定節假日。不少人趁春節去旅游,不少人雖回了家,心卻沉溺于玩微信、搶紅包。

    一位文化學者認為,只有把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融入現代生活中,把文化味兒還給傳統節日,才能真正延續、傳承傳統文化。

    賦予傳統節日現代形式,央視春晚連辦了30年,已成為“年夜飯”的一部分。作為年文化重要內容的春聯,寄托著美好回憶和未來期盼,傳承著源遠流長的書法藝術。然而,自從有了印刷品,手寫春聯幾乎絕跡,內容也隨功利主義的盛行,而變成了千篇一律的發大財、行鴻運。如果政府、媒體有意識引導,恢復優秀傳統,讓門上多些“大地回春山河壯麗,陽光普照玉宇澄清”之類大氣、雅氣的手寫春聯,年會有怎樣的味道呢?

    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中,小弗朗士被禁止學母語的痛惜作為“愛國主義”符號,已融入近代中國人百年的情感中。如果是自己放棄了母語一樣重要的傳統節日文化,我們又將如何追悔莫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