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中國古村落保護:如何留住原住民?

2015/6/4 11:59:53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社邢臺6月4日電 題:中國古村落保護:如何留住原住民?

  作者 高紅超

  “如果人不在里邊住,所有的村莊都是沒有生命的。”說到古村落保護,馮驥才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留住人的問題,如果沒有人,村規、民俗、村里的歷史記憶都將消失,只有留住原住民才能留住古村落的“魂”。

  6月1日至2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中國攝協和河北省委宣傳部等部門聯合主辦的全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河北省沙河市舉行。為期2天的時間里,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傳統村落普查先進工作者代表一起走訪了王硇、綠水池、大坪等多個古村落。

  談及古村落保護現狀,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用“喜憂參半”來形容。他說,喜的是,目前全國已有2555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去年,國家專項撥款100億元用于古村落保護;“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工作也在逾萬名志愿者的參與下有條不紊地進行。

  “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舉國來做古村落保護工作,國家有這樣的文化自覺,體現了文化高度和文化眼光。”與國外學者交流時,這一點常讓馮驥才感到自豪。

  “但古村落認定之后并不意味結束,保護工作才剛剛開始。”馮驥才說,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村落的迅速瓦解讓他“心憂”。

  在中國各地,許多村落正因為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而成為“空巢村”。“如果沒有人,古村落就成了空殼博物館。”著名文學評論家常翔霖說。古村落如何留住“原住民”成為學者們十分關注的問題。

  位于太行山東麓的王硇村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面對來訪的外地人好奇目光和照相機的鏡頭,在古老的村落里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們神情頗為淡然。村民們三三兩兩坐在門前的石凳上聊著天,不忘將核桃、小米、雞蛋等土特產擺到門口。

  “咔噠、咔噠……”街巷深處的一間“姐妹織布坊”里傳來織布機的聲音,走進一看,幾位農家婦女正在手工操作織布機,五顏六色的土布從如桑蠶吐絲一般吐出來。

  店主人王香玉邊向游客展示不同花樣的土布,邊告訴記者,每逢周末,經常有游客到村里玩兒,順便會購買一些土特產回去。去年她開了這家布店,她們手工織成的土布也成了“搶手貨”。

  在吉林省文聯副主席曹保明看來,“老百姓在這里生活得有滋有味,村落里的歷史遺存是‘活’著的,這也正是王硇村能夠吸引游客源源不斷前來的原因。”

  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48歲的周建軍與丈夫不出去打工了,一個月前在自家的小院中開起了“農家樂”。

  王硇村村支書王現增說,多家村民的古石樓舊院現在已經或正在著手整理成農家旅館接待游客,多家莊戶飯店也已開張待客。這一切,都源于十多年來對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鄉親們從中看到了希望,嘗到了好處,得到了實惠,自然知道了保護村落的重要。”

  “村莊要留住人,既要讓當地人能享受到現代科技文明帶來的便利,還要解決人的生產問題。”馮驥才說,農民們并不能像學者一樣理解為什么要保護古村落,只有讓農民有所受益,才能讓他們意識到保護的重要性。

  然而,古村落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又遭遇著種種矛盾與尷尬。江西省文聯主席劉華曾重訪過許多古村落。他看到,甲村交給開發公司,“雖然大片明清古建筑依然保持原貌,卻是關門閉戶,不聞雞犬之聲,公司來了,主人走了”;乙村的村民幾乎都搬進緊挨著老村旁的新屋中去了,“新房子建起來了,老房子卻像遭到遺棄一般”;丙村生活的秩序、節奏、氛圍被隨意干預,“游客來了,生活變了,失去了古村落的本真。”

  “每一個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歷史。它有歷史認識的價值、有見證的價值、有旅游的價值,但它不只是為旅游的價值而存在。”馮驥才說,古村落保護與開發中還面臨很多問題,難尋良策,沒有經驗可循,古村落保護還在“路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