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一枚銀錠銘刻晉商王家輝煌往事

2015/6/16 10:52:36 點擊數: 【字體:

    一枚小小的銀錠銘刻著晉商王家的輝煌往事,也見證著晉商數百年鼎盛不衰的經營傳奇。
 
    劉英杰(洛陽) 編劇,作家,《文化收藏》雜志副主編。
 
    文/劉英杰
 
    明人沈思孝《晉錄》有云:“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可見晉商之名在明代已初露端倪,至清代后,政府更將全國鹽政盡歸晉商,延續了晉商五百年輝煌,這在銀錠收藏中頗能佐證。
 
    因歷代對銀錠的鑄造及發行都沒有統一的嚴格規定,允許自由鑄造。只要適應當時的流通環境和民間習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銀錠造型無規定,特別是從清代開始,銀錠的器形更加多樣,各省各地各有千秋,異曲同工。雖然此銀錠并非常見的元寶形、牌坊錠等,而采用方槽形。但所以被稱為“槽錠”,并非因為其形狀,而是因為當時凡經過公估議定的銀錠都帶有鏨刻痕跡從而形成的印記。鏨刻需要鋼模打壓,銀錠剛剛熔煉成型,比較柔軟,鋼模很容易在鐵錘打壓下形成深深的驗槽,故有此名。銀錠顏色多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由于在使用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銹和包漿,色澤溫潤,極為漂亮。銀錠成分有“七黑八灰九轉青,九五成時色還清”的鑒定口訣。“王泰來”銘文是鑒定此銀錠時間的依據,這類帶有商會或家族字號的銀錠在清代頗為流行,鏨刻銘文是當時為了保證銀錠的質量,用簽字畫押的方法,表示對經手的銀錠負責。每個商號的銘文有其特點,正因為這樣,卻成了我們今天鑒別真假銀錠的重要依據。現代人可能對于這種將商號鏨刻于銀錠上的做法多有不解 ,其實這正是晉商的成功之處,從這枚云南“王泰來”七兩槽錠中可以看出,晉商分號已經分布全國各地,連云貴之邊遠也有涉及,并且不同地方的分號鑄造的銀錠多有不同,我們不得不感嘆晉商博大的商業情懷及睿智的經營思路。“王泰來”是壁玨輝映的晉商之林中的一員,我們探詢史冊,探究“王泰來”是怎樣一個商號,才恍然明了其顯赫而又神秘。
 
    人們對于“王泰來”的認識多來源于民間傳說,不過據清雍乾時成書的《永憲錄》載:山西富戶王泰來,家有現銀一千七百萬兩有余。書中雖云王泰來有千萬家資,富可敵國,但所謂《永憲錄》并非正史,有稗官野史道聽途說之嫌。遍查《清史稿》及諸多典籍,才慢慢勾勒出這個晉商家族的輪廓,原來,所謂“王泰來”者,并非固有其人,而是山西澤州府一個王氏家族的商號名稱。而王家也沒有被雍正皇帝砍頭抄家之人,反而世受皇恩,七世輝煌,伴隨大清王朝延續了數百年鼎盛。“王泰來”商號的創業者是王璇,主要生活在明末至清順治、康熙兩朝。王家從明末經營鹽運起家,到清初時,富甲一郡,漸成晉商魁首,澤州望族。王家善于經商的同時,對朝廷也頗為忠心,捐銀放糧、賑災濟困、捐贈公益,便成了王家的報效皇恩之道,動輒十萬、八萬,慷慨之盛深得圣恩。是以王氏子孫幾代均身居高官,盡管有些未經科舉之途,通過捐官輸銀,大多也在官場上平步青云。一枚小小的銀錠銘刻著晉商王家的輝煌往事,也見證著晉商數百年鼎盛不衰的經營傳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揚子晚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