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努力營造革命文物保護傳承的社會氛圍

2016/9/21 15:59:16 點擊數: 【字體: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有關部署精神,國家文物局于今年“七一”前夕印發《關于加強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日前又召開專題座談會,研究推進“十三五”時期革命文物工作。回眸兩周前的8 月30 日,在國家文物局通報“文物法人違法專項整治行動(2016—2018)”首批督辦的4起典型案件中,革命舊址、清末民國民居各占2 席。耐人尋味的現實情況恰恰反映,文物遭破壞、被消失特別是革命舊址、傳統民居保護的被動局面亟待改善。而要切實扭轉革命文物保護堪憂的狀況,文物部門的謀劃部署、搶救維修、展示開放、管理養護等固然不可或缺,但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共同重視、支持,以及全社會的廣泛認同、積極參與,則尤為重要、可貴。
 
  從近兩年文化遺產日前后國家文物局組織推出的“向守護者致敬——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典型事例”展覽及宣傳讀物看,公民個人、民營企業、社會組織不圖報償、志愿保護文物以及向國家捐獻、上交珍貴文物的感人故事層出不窮,而故事中的他(她)們,大多平凡樸實,但卻令人敬佩。然而,與這些感人事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文物部門持續加強執法督察、加大法人違法案件曝光查處力度的形勢下,一些地方政府仍在公然無視法律,肆意拆毀業已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如哈爾濱市雙城區的劉亞樓舊居等7 處東北民主聯軍舊址)乃至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舊址(如湖北省“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中的“國共合作談判舊址”),若非被當地群眾知情舉報,令人汗顏的違法行為尚不知何時才會得到遏制。正反兩類事例說明,文物工作的社會參與何其重要,推動形成文物保護的社會氛圍何等迫切。
 
  如果進一步關注一下媒體上關于前述劉亞樓舊居等7 處革命舊址遭受拆除破壞等典型案件的報道,我們還會發現,違法者尋求開脫的一些強辭說法頗能令人開眼、深思,譬如,近似于證明“你媽是你媽”之類的笑談:規劃圖并未標識“文物是文物”,革命舊址中的原住戶也從未獲知其所住房屋屬于應予保護的文物。因此,為避免其他革命舊址重蹈被消失后費力查處的覆轍,各地確應在推動形成革命文物保護傳承的社會氛圍上推出一些務實管用的措施。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革命文物的辨識度。應考慮為當地所有登記在冊的革命舊址掛上易于辨識的標志,最佳辦法是借鑒英國名人故居管理中的“藍牌”制度,或比照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舊址群里對各單體建筑予以標明名稱、年月、簡介的做法,以利社會共知。
 
  二是要持續強化根脈意識。可由黨委宣傳部門會同文化、文物、建設、旅游等方面,將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列入當地有關發展與建設規劃,讓每屆黨委、政府都能認識革命舊址不僅是寶貴的歷史遺存和紅色旅游資源,更是全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走向民族復興的實物見證,保護革命舊址猶如看護自家宗祠根脈,既是對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更是黨和政府的使命所在。
 
  三是要不斷加強革命歷史和文物保護知識的宣傳普及。各有關革命紀念館(紀念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要對自身負責管理的革命文物、舊居舊址做好日常養護、巡查和宣傳,具備開放條件的盡可能復原陳列、提供參觀;不具備開放條件的,也要與有關建筑、院落的產權人、使用者加強聯系、達成契約,協調、督促他們履行好有關保護、宣傳義務。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物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