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長城保護任重道遠

2016/12/6 16:05:56 點擊數: 【字體:

長城保護任重道遠

甘肅玉門關附近的漢長城遺址。長年的定向風蝕,使這段長城形成了如同“搓板”一樣的形態。
 
長城保護任重道遠
 
河北張北的秦長城遺址。羊群走過的碎石壟,就是當年阻擋千軍萬馬的長城。

長城保護任重道遠
 
遼寧九門口水長城,已成為代表性的長城景區。
 
  12月1日,《長城保護條例》實施滿十周年。11月30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保護報告》),這是第一次以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的名義,發布專項文物資源的保護管理狀況。
 
  12月3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就相關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
 
    地方政府必須切實擔起保護的責任
 
  說起長城,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總是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的雄姿。其實,由于分布地域廣,修筑延續時間長,除個別點段為磚石結構外,長城主體多為就地取材、夯土構筑。長期以來,自然侵蝕風化、人類生產生活和歷史環境變遷等,使保存至今的長城大多已坍塌、損毀,甚至地面部分已全部消失。
 
  正是由于絕大多數長城段已不具備展示功能,無法實現旅游開發,對它們的保護就往往被一些地方政府忽視。宋新潮介紹,在今年8月至10月,國家文物局開展的“《長城保護條例》實施情況專項督察”(以下簡稱“專項督察”)中,地方政府領導責任落實不到位是最突出的問題。督察考核滿分100分,其中“領導責任”占10分,北京得分最高,為8分,而有兩個省僅得了1分。
 
  專項督察結果還顯示,截至今年9月,各省級政府劃定已公布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僅占全部長城段落的42.9%,甚至有三個省市尚未依法劃定公布。
 
  《保護報告》在向社會公布了近十年來長城保護工作成效的同時,也沒有回避存在的問題。在落實政府責任方面,《保護報告》寫道:“加大執法督察力度,嚴格責任追究,讓‘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長城保護管理的新常態”。
 
  ●記者快評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為長城保護專項督察點贊。
 
    長城保護要確保真實性
 
  今年,遼寧綏中長城修繕、山西山陰“月亮門”長城坍塌等事件都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由此可見,專業保護與社會期待之間的不平衡。長城到底怎么保護?
 
  宋新潮表示,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作為世界上體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文化遺產,長城本體形態是豐富多樣的,“它當下的形態是由自然、人為和社會變遷共同塑造而成。”他說,在保護時,要確保其獨特的文化樣貌。
 
  山西倒塌的“月亮門”,原是明代長城的一座敵樓,20世紀50年代將之拆成倒塌時的樣子。“雖然當年拆敵樓是對長城本體的破壞,但這個‘月亮門’已成為當地民眾一代人的記憶。修繕時,是恢復明長城敵樓,還是‘月亮門’?”記者問。宋新潮表示,目前還處于專家論證階段。
 
  他認為,長城曾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修繕時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不同時期的重要歷史遺存和信息。他舉例說,抗戰時期留在長城上的印痕,在保護修繕時就要保留,而不是恢復長城初建時的樣子。這種歷史信息還包括長城與周邊環境的協調一致性。遼寧綏中“長城被抹平”事件中,就是由于忽略了這一點,破壞了長城古樸的整體風貌。
 
  其實,國務院在公布長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有的點段屬“古代建筑”,有的點段是“古遺址”,這本身就顯示出了長城形態的多樣性,因此“保護時一定要加以區分,絕非一說長城保護就得修成八達嶺、山海關那樣的。”宋新潮說。
 
  ●記者快評
 
  當專業保護遇上不專業但真愛長城的民眾,凸顯的是長城保護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行業與公眾缺乏溝通、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給文物部門提了個醒:加大宣傳力度、暢通交流渠道、創新參與方式,也是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
 
    長城保護要融入時代生活
 
  “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保護,是包括長城保護在內的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理想狀態。
 
  日前,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吸引10萬余人參與長城維修公募活動,成為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的新樣式。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保護長城的隊伍中來,但是從整體上看,保護長城尚未成為公眾的行為自覺。
 
  在一些地區,當地居民完全不知道自家門口那條土壟就是長城,更想不到村口那個大土臺就是長城的烽燧。對于更多的公眾,保護長城是國家、政府的事,與己無關。在這種狀態下,如何激發公眾參與保護長城的積極性?
 
  對于記者的問題,宋新潮表示,打破僵局的方法就是——讓保護長城與人們的生活發生關聯,把保護融入時代生活中,“左手摸著現代社會,右手觸及古代文明,才能帶來心靈的激蕩。”他說。
 
  對于長城沿線的民眾,通過教育傳播,讓他們理解“家住長城邊”的意義,從愛家鄉的角度來激發保護的熱情,是目前不少地區正在做的事情。而對于更廣泛的民眾,開放展示是最直接的關聯。《保護報告》顯示,全國有長城景區92處,其中八達嶺、金山嶺、鎮北臺等點段成為長城旅游的代表性景區,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增長及國家扶貧攻堅戰略的實施。
 
  然而,開發與保護的平衡問題并未得到所有人的重視。在已開辟的長城景區中,有50處未依法在省級以上文物部門備案,有49處未核定旅游容量指標,占比超過50%。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人靠著長城掙了錢,卻忽略了對長城的保護。
 
  對于攀爬“野長城”的現象,宋新潮認為,應增加教育傳播,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種行為其實是對長城的傷害。“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是,達到開放標準的長城點段都向公眾免費開放,但限定人數,就如同博物館免費開放一樣。”他說。
 
  ●記者快評
 
    保護成果惠及民眾,既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增強遺產保護與民眾關聯度、激發民眾參與積極性的重要途徑。長城保護,政府、學界、公眾,一個都不能少!
 
    (本報記者 李 韻)
 
  本文配圖均為李韻攝/光明圖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