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破壞河北懷來縣大營盤明長城的一段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一男子一邊“嘿”“哈”做發功狀,一邊手扒腳踹,短短幾秒鐘內,本來保存狀況堪憂的一段長城在男子的“發功”下,垛墻石掉了兩塊,其他部分也搖搖欲墜,看著讓人格外痛心。伴隨著長城垛墻石掉在地上的聲音,視頻拍攝者的聲音也隨之傳來,卻不是制止這種行為的規勸,而是笑稱:“秦始皇修點長城不容易,他給破壞……”
長城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987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價值之珍貴不言而喻。對于破壞珍貴文物的行為,《文物保護法》、《刑法》中都有相關的處罰規定。隨即懷來縣相關部門針對此案件展開的全力調查,使得該男子浮出水面,并被處以行政拘留10日并罰款500元人民幣的懲罰。在接受當地媒體的采訪中,這名男子竟表示,因為那段長城所在地不是景區,沒有售賣門票,所以沒意識到破舊的一段城墻是文物。
該名男子的態度,不禁讓筆者想起去年8月判決的陜西省寶雞市周原遺址盜掘古墓案,其中被判8年有期徒刑的盜墓者在面對媒體采訪時,也表達了“不知道盜墓會判刑,也沒見誰被判刑了,覺得沒啥事”的類似想法,再結合那位拍攝者面對破壞文物行為的戲謔式的調侃,讓人不禁感嘆,相比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和豐富珍貴的文物,民眾對文物保護的常識竟是如此的匱乏。
具體到長城,除了八達嶺、居庸關、金山嶺等比較有名的景點,有多少人知道它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等15個省區市,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總長超過2.1萬公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2.1萬公里的長城大部分處于野外?而有多少破壞文物的行為,又是因為無知導致的?甚至于還出現了如此“高調”的破壞文物事件。
這不禁又讓人思考一直以來社會各界所強調的,也被各級文物部門一直推行的文物保護宣傳。筆者以為,在此,對于此事,不妨再多反思一些問題,比如其宣傳的覆蓋面夠廣嗎?方式到位了嗎?對于民眾來說,起到文物知識和文物法普及的效果了嗎?如此等等。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不盡如人意,那么,各級政府部門就應加大文物保護宣傳的范圍和力度,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針對不同群體的文物保護知識普及活動,并且在宣傳中,不但要普及文物的價值,還要著重宣講“保護”和“處罰”。同時,民眾也應該增強文化自覺,自動了解文物知識并參與到保護文物的行動中來。假以時日,每個人都能知法、守法、護法,如此,很多文物破壞的事件將不再發生,長城保護的形勢也將會有很大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