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明清中國畫與法國洛可可繪畫

2012/12/27 17:27:59 點擊數: 【字體:


明清中國畫與法國洛可可繪畫

讓·安托萬·華托的名作《發舟西苔島》
       
    洛可可藝術,來源于法語rocaille(貝殼式),引申為像貝殼z一樣閃爍。它初指某些建筑以及室內裝潢的樣式,由于受到了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稱為路易十五藝術或閨房藝術。

    十七八世紀,以描繪山水、花鳥魚蟲為主的中國畫,以恬淡自然、清新寧靜的風格,情景合一的境界,被洛可可繪畫吸收,成為歐洲社會中中國情趣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中國畫最早傳入歐洲,主要是通過傳教士、使臣、學者、商人。意大利傳教士、宮廷畫師郎世寧長期供職于中國畫院,寄回許多中國畫,并被印成小畫冊廣為流傳。法國傳教士、油畫家王致誠也將許多中國畫寄回歐洲。

    英國牛津的青年博物學家布萊克曾在廣州西關收集了700多幅關于樹木、水果和花卉的中國畫運回英國。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覲見乾隆,歸國時也帶回許多中國壁畫。

    領先于歐洲、繪有中國畫的紡織品、陶瓷、漆器和家具,也潮水般被船運到歐洲。色彩柔和、造型圓潤、布局多變的中國工藝品,對厭倦了古典主義那種莊嚴對稱的歐洲人而言,正合口味。

    這些中國畫大多被搜集整理刊行于市,如胡桂爾刊有《中國花卉翎毛圖記》、《中國圖案入門》等,弗萊斯刊有《中國繪畫集》等。一些藝術家還先后出版了《新編中國裝飾紋樣集》、《中國建筑、家具、服裝設計式樣》、《中國漆器圖案》等著作。

    中國畫中身穿長袍的人物、雕梁畫棟的樓臺亭閣、山清水秀的田園鄉野、春夏秋冬的風花雪月、小橋流水、秋菊柳葉以及吉祥圖案躍然于歐洲人眼前,使中國風格大放異彩。

    當時的歐洲人,傾倒于中國畫的氣氛和奇妙的形式,贊美中國畫以別開生面為佳,從不抄襲,唯以造化為師,單純而逼真,極為成功,難以超越。

    在中國畫風的影響下,許多著名的歐洲畫家紛紛仿效。其中明顯受到中國畫風影響的是法國洛可可畫家華托(Watteau)和布歇(Boucher),他們的中國風格畫享譽歐洲,廣為流傳。

    華托是洛可可畫風的創始人,早在1708年,他在裝飾巴黎市拉米埃特城堡的工作中,就開始描繪中國場景。1731年的《米爾吉爾》雜志上又刊登了他的一套《中國人物畫帖》,共20幅銅版畫,是他在拉米埃特城堡所畫而由波桑等幾個版畫家雕刻后出版的。

    這些畫還用拉丁文翻譯了中國畫題目,如“醫生”、“宮妃”、“尼姑”等等。他的名作《發舟西苔島》用墨色勾勒畫面輪廓,那遠近朦朧的層巒疊嶂,在用色、構圖及所表達的意境中都帶有非常明顯的中國宋朝山水畫特色。

    布歇汲取了中國畫的螺旋形構圖和飄浮意象,在作品中表現出濃郁的中國味。如他的《垂釣圖》,在蔚藍的天空下,一位老人正在兩間中國式房舍前垂釣,一個小孩為老人打傘遮陽,旁邊的婦人目視流水,若有所思,是一幅純粹的中國山水畫。

    他最著名的杰作是一套九幅畫面組成的壁毯,其主題分別是《中國皇帝的召見》、《中國皇帝的宴席》、《中國婚禮》、《中國捕獵》、《中國漁情》、《中國舞蹈》、《中國市場》、《中國風俗》和《中國花園》。

    1764年,路易十五將此套壁毯贈送給乾隆,乾隆為其開辟專室保存在圓明園中,后被英法聯軍焚毀,但這套壁毯的設計稿仍保存在法國貝藏松博物館。這些設計稿在對中國事物的描畫中,帶有很明顯的想象成分,但不失東方神秘色彩。

    在華托、布歇之后,于埃(Huent)、貝倫(Berain)、基洛(Gillot)、赫第(Hule)、彼里門(Pillement)等法國畫家也紛紛效法中國畫,創作了大量的中國式壁畫、掛毯。

    直到19世紀,法國印象派畫家仍受到中國畫的影響,他們使用潑墨作畫,其中莫里斯尤以效仿中國瓷畫見長。(原標題:明清中國畫與法國洛可可繪畫)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金羊網(2012-12-27)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