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麥積山石窟:絕壁起佛國美韻傳千年

2013/8/20 10:18:31 點擊數: 【字體:

麥積山石窟:絕壁起佛國美韻傳千年

麥積山石窟石壁上的佛龕及造像

麥積山石窟:絕壁起佛國美韻傳千年   麥積山石窟內彩繪力士造像膚色所用顏料與洛陽三彩釉料中的紅丹一致
  麥積山石窟:絕壁起佛國美韻傳千年

麥積山石窟
      一位著名的考古學家說,古代東、西方兩大文明體系獨立起源,到西漢和羅馬帝國時期開始接觸和交往,從而構成了后來世界史的主要內容。它們之間的紐帶和橋梁就是絲綢之路,而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就在洛陽。

    核心提示

    出陜西,入甘肅,我們經過的第一個申遺點,是位于天水市的麥積山石窟。

    和咱洛陽的龍門石窟以及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的麥積山石窟,到底有著怎樣的色彩?在絢麗多姿的絲綢之路上,它又占據著怎樣的地位?

    1 孤峰拔地起,絕壁起佛國

    17日午后兩點,在洛陽,或許正是太陽炙烤大地的時候,地處甘肅東南部的天水,空氣中竟已有了絲絲涼意。距離天水市30多公里的麥積山石窟,地處山巒起伏、松柏翠竹掩映的山林中,四周山川幽靜,景色秀麗。

    聽說我們從洛陽出發,打算重走絲綢之路,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接待部主任何洪巖不由得欽佩起我們的創意,她特意安排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參觀石窟,并打開一些平時不對外開放的石窟供我們觀賞。 
 
    麥積山石窟所處的山體四周山巒起伏,但唯有開鑿成石窟的這座山尤為挺拔,高聳入云。站在石窟下向上望,巖壁間佛龕密布,造像萬千,修建在佛龕外側的棧道如一條長龍在云中穿梭,大大小小、造型各異的佛龕令人目不暇接。眼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個開鑿在絕壁上的佛國。

    何洪巖介紹,麥積山因山行酷似農村秋收后堆砌的麥垛而得名。根據目前的研究,麥積山石窟的開鑿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十六國后秦時期。而后秦,是由羌族建立起的王朝,其開國皇帝姓姚,所以在歷史典籍和麥積山石窟古代的題刻中,也稱為姚秦。

    目前,麥積山石窟現有編號的佛龕221個,保存了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特點的各類雕塑7800余座,壁畫1000多平方米。由于歷代雕塑技法高超、形神兼備,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被現今許多專家、學者譽為“東方雕塑博物館”。

    2 彩繪點佛龕,龕龕是經典

    隨著工作人員的介紹,我們沿著盤旋在絕壁上的棧道一路欣賞后發現,這座石窟上的佛龕,幾乎龕龕是經典。

    位于西崖上的三尊佛像是整個麥積山石窟中最為高大的三座佛,站在地上往上看,直立在絕壁上的三尊佛像幾乎高聳如云,黑色的眼睛大而明亮。這三尊佛像,采用的是石胎泥塑的方式,開鑿于北魏時期,整個造像高14米左右,寬10米,氣勢宏大。

    位于中間位置的第9號窟,開鑿于北周時期,其形制為一字排開的七個券頂佛龕,高近5米,每個佛龕內供奉著一尊佛,泥塑、彩繪的佛像線條細密、流暢。佛龕的頂部,彩繪的壁畫色彩艷麗、惟妙惟肖。尤以其中的一個雙頭童子吸引人,這個雙頭童子又稱共命鳥,一身二頭,鳥翅鳥爪,兩個童子面如滿月,十分惹人喜愛。但實際上,他們一個代表善良,一個代表邪惡,向大家闡述的,是一個有關交友之道的故事,說做朋友應當坦誠相待、同甘共苦等。

    位于最頂部的004號窟,俗稱散花樓、上七佛閣,是北周大都督李允信為他的父親而建,是中國現存仿宮殿式佛龕中最宏大的一個。我們站在距離地面80多米高的棧道上看到,除了佛龕中的菩薩、弟子等塑造得惟妙惟肖,最引人注意的是頂部的7幅飛天壁畫。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壁畫有5幅采取的是罕見的“薄肉塑壁畫”方式,也就是由壁畫加浮雕的方式制作而成。有專家指出,這幾幅壁畫技法高超完美,屬國內罕見。

    何洪巖介紹,在麥積山石窟中,幾乎每個佛龕都有一段故事。現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階段,他們首要的工作就是將更多的佛龕內涵挖掘出來,做上標識牌,讓大家更深入了解。

    3 疑是洛陽匠,助力麥積山

    麥積山石窟和龍門石窟,同屬佛教圣地,又同屬石窟,他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些聯系?它有什么值得洛陽借鑒的好做法?

    何洪巖說,麥積山石窟的佛像,有的是石胎泥塑,有的是完全的泥塑,歷經千余年風霜,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應對石窟風化和滲水的問題。在這方面,他們一方面也是采取三維技術,盡量將石窟現有的風貌保存下來;另一方面,就是在嘗試各種加固、保護石窟的方法。比如正在采取的加玻璃保護罩等,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想到最妥當的方法。

    麥積山石窟和洛陽有哪些聯系?在采風活動中,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發現了不少兩地共同的元素。何洪巖說,早些年工作人員在清理西崖大佛的面部時,在其雙眉之間,也就是佛祖的第三只眼中間,發現了一塊耀州窯的瓷碗碎片。郭愛和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講,耀州窯就是從洛陽三彩窯址發展出去的。麥積山石窟發現了這樣的瓷片,說明兩地之間存在著一些必然聯系。而這種聯系,正是由絲綢之路牽出的紐帶。

    另外,工作人員說,在麥積山石窟中,不少佛像的眼睛都又黑又亮,但具體是什么材質沒有準確答案。有人說是琉璃,有人說是瓷片,到底是什么?郭愛和認為,根據工作人員描述的眼睛材質、透明度來看,極有可能是琉璃瓦所制,琉璃瓦的前身,正是洛陽三彩。

    何洪巖介紹,在近年的研究中,工作人員發現有一些拓片上記載著開鑿麥積山石窟的工匠多數來自于洛陽、長安的內容。我們也發現,許多壁畫的顏色都出現有紅丹。而這種顏色,正是洛陽三彩的一種必用色。“從這些來看,來自洛陽的工匠,帶著手藝和材料到天水開鑿麥積山石窟,是極有可能的。而這些,對印證洛陽作為絲綢之路起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郭愛和說。(特派記者 李燕鋒/文 張曉理/圖)(原標題:麥積山石窟:絕壁起佛國美韻傳千年)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13-08-2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