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甘肅大量不可移動文物“荒野求生”探開放

2015/8/25 10:57:52 點擊數: 【字體:

    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透露,甘肅現有1.8萬余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擁有專業管護機構的文物點僅有50多家,其它多處于業余文保員“看護”階段。絲路沿線一些可看性比較強的將優先對外開放,以引導全民參與保護。

    大量未建立專業管護機構的野外文物點,多依靠聘用當地文保意識較強的一些民眾擔任業余文保員。“一個月去那里轉一次”,“如發現異常情況,馬上向文物部門報告”。馬玉萍解釋說,即使省級文保單位每年僅有1千元人民幣的酬勞,對業余文保員的工作要求也只能到此。

    甘肅地處黃河上游,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根據第三次文物普查最新統計,甘肅現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1.8萬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00余處、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000余處。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以7處世界文化遺產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產在甘肅對外推介中占有相當重的分量,如“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即是當地民眾引以為榮的談資。盡管擁有數不勝數的大量古遺址,但不少“深藏閨中”的文物點尚處“荒野求生”的困境,文物安全形勢仍很嚴峻。

    “甘肅地域遼闊,不可移動文物比較分散,一些點分布于人煙稀少的野外,加之文物管護機構極度匱乏,全民參與保護意識又不強,這導致文物大量流失。”馬玉萍說,近二三十年來,甘肅文物安全形勢始終處于一種嚴峻狀態,野外文物遭盜竊和盜掘頻發,甚至館藏文物也發生過被盜。

    “政府保護為主,全民參與”的模式是未來文物保護必然的方向。馬玉萍坦言,相比西方發達國家,中國文物的“全民保護”起步較晚,而光靠文物部門力量薄弱,必須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這就要陸續開放一些此前被迫“鎖起來”的文化遺產,培育社會認知和保護意識。

    “從小加強對孩子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和責任的教育,是今后文物保護工作最重要的努力方向。”馬玉萍表示,隨著近年保護研究的深入,一些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遺產基礎設施設和“看點”逐漸得到完善,將陸續對民眾開放。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