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廣西北海市組織“感知海絲路”媒體行活動,于本月16日至18日走進“海上絲綢之路”代表城市山東蓬萊,探訪“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淵源,學習借鑒當地申遺經驗。
作為山東唯一一個入選“海上絲綢之路”的城市,蓬萊有馳名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蓬萊水城、戚繼光故里及蓬萊閣風景區等名勝古跡。現存的蓬萊水城、天后宮、龍王宮經國家文物局正式批準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海上絲綢之路”遺產點。
為扎實做好遺產點的保護管理及申遺工作,廣西北海市官方組織相關部門及媒體參觀了前述蓬萊遺跡正式申報點。此前,北海市申遺代表人員已先后取經廣州、南京、揚州及寧波等多個“海上絲綢之路”代表城市。
北海市申遺辦副主任梁彥敏表示,這是他第六次到訪蓬萊,學到不少申遺經驗,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起到加溫提速的積極作用。
中國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工作,始于2002年,至2012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預備名單確定:“海上絲綢之路”項目由江蘇南京、揚州,浙江寧波,福建泉州、福州、漳州,山東蓬萊,廣東廣州,廣西北海等6省(區)9市構成。
梁彥敏介紹,北海將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按照國家文物局相關要求做好當地海絲遺產點的保護管理,扎實推進申遺各項基礎性工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做好充分準備。
蓬萊市文物局文物部副部長劉鵬說,蓬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官方貿易一個重要交流點,強化與“海絲”帶兄弟城市的對接,加大申遺宣傳,可以挖掘蓬萊海洋文化遺產,加快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步伐。
原大運河聯合申遺辦主任、知名學者顧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每個城市都曾在“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上扮演各自重要角色,有其自身獨特歷史文化內涵及魅力。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是線性文化遺產,應多地合作,建立有效的申遺協調工作機制。”顧風建議說。
世界遺產保護杭州研究中心處長助理馬智慧說,目前申遺最關鍵的評估因素是考古證據,考古學也是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評估專家的主要學科背景。
“作為線性遺產,只走訪國內是不夠的,世界遺產6條評價標準都是針對全人類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代表城市的申遺工作應聯合‘海絲’國外節點,共同提煉OUV(即突出普遍價值),以取得國際共識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認可。”馬智慧說。
廣西北海市官方表示,當地將扎實推進申遺各項基礎性工作,同時聯合“海絲”國外節點,計劃走進“海上絲綢之路”途徑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探訪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學習借鑒更多、更好的申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