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漢畫館坐落在南陽市城區,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建館最早、藏量最多的一座漢代畫像石刻藝術陳列館。
南陽漢畫館創建于1935年,起始收藏、陳列漢畫像石百余塊。1949年后,國家先后撥款對南陽漢畫像石墓和散存的漢畫像石進行了發掘和收集,并于1959年在南陽臥龍崗內新建漢畫館一座,郭沫若為該館題寫了“漢畫館”門額。 1999年遷至新館,在武候祠南一公里處,占地80畝,北依武侯祠,南臨白河游覽區,環境幽雅,景色綺麗。主展大樓為白色三層仿漢建筑,總面積6000平方米,房頂為孔雀藍瓦,加之白色的脊檐、墻壁,藍白相間,古樸典雅,把南陽悠久的歷史和現代文明融在一起,給人以南陽歷史文化的享受。新館藏漢畫像石2000余塊,內容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天象星宿、車騎出行、舞樂百戲等等。
南陽畫像石刻多出土于漢代畫像石墓,題材豐富,雕刻古樸,是我國古代藝術中的瑰寶,被譽為“敦煌前的敦煌”,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和神話傳說畫像石是南陽畫像石中的珍品,“嫦娥奔月”畫像石曾被選入國家郵政局1999年3月發行的《漢畫像石》郵票中。目前南陽漢畫館已發展成為全國漢畫收集、保護、研究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