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書藝人供奉“三皇爺”,常于農歷3月3日舉辦書會(相當于現在的會演形式),稱為三皇會、擺皇會或會書。每次由名藝人籌辦、約定日期,向各名“班子”和藝人發出請貼,被邀請者要交納一定的禮款,作為皇會的開支資金。大會按參加藝人的水平分為“頭棚”、“二棚”進行演出。并聘請有名望的藝人以及有名望的地方士紳參加,對演出的曲目、唱腔音樂、伴奏、表演進行評論鑒定,分別稱為“社管”、“社論”、“叫音”、“聽字”等。被評為一等的,等于中了“狀元”,大會給予獎勵,叫“掛紅”。掛紅的藝人,在社會上和藝人中就享有崇高的榮譽。如表演得不好,有別字、錯字、掉板、荒腔等情況就要受罰,發現唱詞過于文雅或粗鄙的字句,就會得到嚴厲的指正。
三皇會訂有嚴格的紀律,不準偷東西,不準說下流話,不準調戲婦女,不準拐騙同行的錢物等。會上選出“巡千”,分片管理監督,發現違犯者,重者剜眼割耳朵,繩捆棒打,輕者砸弦子、燒包袱,不準行藝。
唐河縣1946年的大河屯三皇會,為南陽地區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