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一位非同凡響的曹魏將領:從功勞上說,他一舉消滅了蜀漢政權,為歷史走向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人生奮斗來說,他從孤苦貧窮的農村放牛娃,努力奮斗變成戰果輝煌的一代名將。他,就是曹魏極具個性色彩的名將鄧艾,可惜的是后人對他的言說并不多。那么鄧艾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通過怎樣的努力,改變了自己艱難的處境?又是如何脫穎而出,變成了蜀漢主帥姜維的大克星?
口吃的鄧艾被派去看守稻草堆
鄧艾字士載,東漢荊州棘陽縣人氏。據載他是社會最底層的草根。鄧艾很早就死了爹,家里沒有頂梁柱,被迫流浪到幾百里外的豫州襄城縣,被當地政府強制性收容,當了史書所說的“典農部民”。也就是曹操屯田區的農民。當時曹操地盤上的自耕農民,已經是社會的底層;而屯田區的農民,地位比普通的自耕農民還要低,相當于半農奴。既然是半農奴,就要實行軍事化管理,如果膽敢逃亡,抓到就砍腦袋。
鄧艾就出生在這樣不幸的草根家庭里。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認準一條路,去同命運抗爭。他認準的這條路,就是讀書充電。他的發奮努力,終于取得效果,被本地的典農都尉,評比公布為“都尉學士”。當了“都尉學士”后就可以坐辦公室當白領辦事員了。
但是很可惜,鄧艾天生口吃,被安排去當“稻田守叢草吏”,就是在稻田里邊看守稻草堆的辦事員。鄧艾依舊發奮讀書充電,增強自身能力,特別是在用兵本領的培養上。
鄧艾進京匯報,被“貴人”司馬懿看中
鄧艾發奮努力,但是要想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命運,還需要貴人相幫。他究竟遇上了什么貴人呢?
原來,鄧艾所在的郡一級屯田區,長官照例要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央統計匯報會。但是這一年,長官犯了難,選來選去,都挑不出能力強、口才好且對自己忠心的下屬,去進京匯報。最后,他把目光落在了鄧艾的身上,此人雖然口才差一點,能力和忠心卻是綽綽有余,進京匯報即便得不到高分,也絕對不會捅出大婁子。好,就是他了。但是,這位長官萬萬沒想到,鄧艾進京匯報,不僅得了滿分,而且還被一位政治強人看中,直接提拔到京城當官了。
這位政治強人是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馬懿。此時的司馬懿,正在中央朝廷,擔任三公之首的太尉。他在匯報會上,看到這個鄧艾,不僅對本屯田區的情況了如指掌,而且還有廣博的知識和獨特的見解,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而司馬懿當時,又與自己的政敵,擔任大將軍的曹爽,明爭暗斗,所以正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勢力,對鄧艾這樣的人才,他還能放過嗎?于是,司馬懿趕緊發出任命書,任命鄧艾為自己太尉府的下屬。鄧艾得到司馬懿的相助,開始大顯身手,節節高升。
善戰的鄧艾成蜀漢主帥姜維克星
在做官和做人兩方面都有突出表現的鄧艾,后來被調往西部的關隴戰區,成為蜀漢主帥姜維的克星。
正元二年二月,司馬昭接替病死的大哥司馬師,執掌朝政。當年夏天,姜維欺負新上臺的對手,統領數萬大軍,進攻曹魏的狄道縣。狄道縣在今甘肅省的臨洮縣,位于洮河下游的東岸,是當時曹魏關隴戰區的軍事要塞之一。在洮河西岸的一戰,姜維把孤軍冒進的曹魏守將王經,打得狼狽而逃,震動了曹魏。司馬昭立即挑選得力將領,奔赴關隴戰區穩定局面。而當時已經提拔到京城洛陽,擔任中央禁衛軍將領的鄧艾,就被選中了。鄧艾到達前線后,第一次獨自單挑姜維,就大獲全勝。
這場單挑,發生在甘露元年。當年七月,姜維統領大軍,進攻當初諸葛亮出兵的祁山。鄧艾對姜維的用兵,已經作了深入的研究,所以早有防備,設下重兵阻截。姜維見狀,回轉頭來,取道西北方向,前去突襲曹魏的南安郡。哪知道鄧艾同樣料到姜維會有這一手,親自在他必須經過的武城山,堵住了他的去路。姜維發起攻擊,沒有能占到便宜。當天晚上,姜維悄悄指揮大軍掉頭向東,渡過渭河南岸一條支流,前去偷襲支流的北岸邊,曹魏另一個軍事要塞上邽縣城。不料鄧艾對他的招數也有周密的預案,在上邽附近一個叫做段谷的山間谷道中,設下埋伏,向姜維發起伏擊。當場殺死敵軍將領十多人,士兵上千人,大獲全勝。段谷這一戰,鄧艾以出色的智慧和指揮,徹底扭轉了曹魏的不利態勢。
戰事結束后,戰敗者姜維,被迫仿效諸葛亮的先例,向蜀漢朝廷請求自我貶官謝罪;而戰勝者鄧艾,則升任鎮西將軍,隴西戰區司令長官,封為鄧縣侯。鄧縣在鄧艾家鄉棘陽縣的南邊不遠,也算衣錦還鄉了。
段谷之戰后,姜維先后又向鄧艾所在的隴西戰區,發動過兩次進攻,希望挽回局面。但是這兩次攻勢,都被鄧艾成功逼退。此時的姜維,真是有“既生維,何生艾”的切膚之痛。只是,讓姜維想不到的是,鄧艾很快還會把姜維的切膚之痛,變成巨大的亡國之痛。(北辰《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