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銅底鐵幫運糧河 (圖)

2013/11/11 9:07:28 點擊數: 【字體:


銅底鐵幫運糧河 (圖)

龍山運糧河源頭

    運糧河,源于平頂山市區北部的龍山,流經寶豐縣李莊鄉、鬧店鎮、郟縣的姚莊鄉和堂街鎮,在堂街鎮南與芝河交匯注入汝河。

    運糧河古名清河。緊臨河邊的父城(今寶豐縣翟集村),曾是楚國的邊關重鎮,楚太子在此駐守,這條河成為調運軍糧的水上通道,由此稱運糧河。

    運糧河又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稱作龍山水!端涀ⅰ分杏羞@樣的描述:“……(汝水)又東南與龍山水會,水出龍山龍溪,北流際父城縣故城東。”

    清河,龍山水,運糧河,無論如何稱謂,它都是一條流淌數千年的古老河流。

    去年6月16日,烈日炎炎,筆者踏訪運糧河。只見一線溪流,到崔莊就斷了。下行不遠,就是與崔莊一街相連的著名茶鄉——郎廟。河到這里又有了細弱的響動,可惜已不是細沙白水,而是企業排放的廢水。河右岸那眼久負盛名的千年玉泉,被污染得連衣服也不能洗了。高墻遮蔽,柵門緊鎖,唯有玉泉亭聳立,碑文上刻有蘇東坡“遂令色香味,一日備三絕”的贊譽……

    據當過多年村黨支書的張黑娃老人回憶,十幾年前,河水大時有一尺多深,村里人吃的就是這河里的水。因為河岸是沖不跑的黃栗土,河底是摻煤打煤球的煤土,人們叫它“銅底鐵幫運糧河”。河邊那眼井,是一位開茶館的張姓老人挖的,有60多年了。一丈深挖到泉眼,大茶缸粗一股,朝東北方向噴。前些年又往下打20多米,用石頭圈住,成了現在的樣子。老人說他記事的時候,這里就有四家老茶館,兩家姓張,一家姓李,一家姓尹。不只外來客,十鄉八里的村民都來喝茶,成了代代相傳的風俗。離泉不遠的那座橋,誰也不知道建于什么年代。1990年加高加寬,蓋住了原來的橋板,橋墩還在。古時,郎廟是西去洛陽、長安,東到山東、安徽的必經之地,九條大路打橋上過,橋又稱九龍口。

    《史記》載: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統兵征陸渾(今伊川縣一帶),驚聞斗越椒發動叛亂,急回師,不敵而敗走。出棗陽,經唐河、舞陽、葉縣至現今郟縣姚莊一帶。設計誘敵深入,待斗越椒追至青山(郟縣紫云山),不見莊王,再返回,剛剛馳馬而過的石橋已被拆毀。埋伏在此的莊王讓小將“神箭養叔”養由基與斗越椒“隔河比射”,一箭除了斗越椒。這著名的楚清河戰役,就發生在這座橋上。

    不想往下走了,返身溯源。

    過崔莊到郟縣與寶豐分界的閃莊,河被閘成胖胖一灣。有人抽水澆地,有人在樹下垂釣。村南又起一壩,幾十畝水面漂滿菱角秧。

    上行半里,就是寶豐縣李莊鄉翟集村。村中一溜三壩,因為養魚,水不濁,也不清澈見底。水邊男人澆地,女人洗衣,波光蕩漾,樹影婆娑。最清的是村南那座水壩。楚莊王宮殿遺址離此不遠,西去不到一公里。遺址南面的古城村西有白雀寺,相傳為楚莊王三女兒(三皇姑)的修行之所。被佛家尊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三皇姑墓,就在壩塘瀲滟的水光里。守墓老人講,這壩下泉眼很旺也很多,遇到大旱,上游斷流,下游照有水。

    再向南,楊莊壩連著馬莊壩,水清樹茂。

    聽馬莊村75歲的老人盧木鐸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這條河上大大小小修有八道壩。河水沒被截斷的時候,寬處十幾米,窄的地方一蹦就能跳過去。河里石頭多,螃蟹多,蝦也多。山水下來得猛,河水滾來滾去,沖出很多潭渦。馬莊這一段,就有好幾個:泉眼坑、拐胳膊坑、德娃坑……每個坑都有傳說。最上頭有個五龍潭,光光的石板露出五個水窟窿,口小肚子大,菜壇子一樣看不到底兒。

    離五龍潭不遠,運糧河的另一源頭龍溪,自姚灣村岔向西南,通往龍山最深的那道溝。陡崖裂谷,茂林推涌,素有“龍山水簾洞,花果水泉溝”之稱。

    與龍溪隔道嶺,東面就是隸屬寶豐縣的西外口水庫,1966年竣工,集水6.8平方公里,庫容30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5000畝,最大放水量每秒6立方米。

    可惜水庫尚在,水渠多已毀壞,就連大壩下的祁家村也無水可澆了。

    運糧河的另一個源頭沒入群山環抱的西外口水庫之中,非大雨看不到山水動流。(曲令敏溫書功/文王慶祥/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新聞網 2007-01-0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