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雪泥:融化著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典故出處】: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蘇軾(子瞻)被任命為鳳翔府(今屬陜西)簽判,弟弟蘇轍(子由)從京城開封伴送到鄭州西門外,兩人才分手。
蘇轍回到開封,便寫了《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寄給蘇軾。澠池是蘇軾此次赴任必經之地。
五年前(嘉佑元年),父親蘇洵帶他們兄弟倆赴京應考曾經過澠池,路上馬死了,他們騎著蹇驢到澠池一僧寺寄宿,并在寺壁上題詩。對于蘇轍來說,他曾被任命為澠池縣主簿,只是由于參加科考未及赴任,故對澠池充滿懷舊之情,在寄給子瞻的詩中表達了這份懷念。蘇軾依韻寫了這首詩作為回答。五年的時間并不長,故地重游,蘇軾卻發現這一偶然經過的地方已是物是人非。
這首詩所寫的正是他對人生的感觸。在蘇軾看來,不僅具體的生活行無定蹤,整個人生也充滿了不可知,就像鴻雁在飛行過程中,偶一駐足雪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存在。他通過比喻說明道,人生是一個遙遙無期的行程,所到之處全是偶然,留下的蹤跡是他自己顧及不上,也是無從顧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