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賈東亮出生于1963年6月,睢陽區臨河店鄉王克吉村人。1984年5月入黨,1997年,在部隊服役18年,已是空軍空降兵某部副團職參謀、少校軍銜的賈東亮復員后選擇自主創業,現為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八一生態農場場長、創業黨支部書記。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0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當選十七大代表并成為十七大主席團成員,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周年感動廣東人物,200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2010年被評為全國首屆十大“三農”致富榜樣,今年5月當選中共十八大代表。
副團職復員當農民
在村干部懷疑的眼光中,賈東亮和村里簽下了為期5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
1997年,在部隊服役了18年,已經是空軍空降兵某部副團職參謀、少校軍銜的賈東亮決定復員。
“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不想給國家增加負擔,我想自己創業!”賈東亮說,當部隊首長得知他的決定后,也感到很詫異,親朋好友也不贊同,都說他復員可以去當公務員,沒必要自己創業,沒必要自討苦吃。
部隊首長和親朋好友的勸說,并沒有讓賈東亮放棄自己的決定。在部隊服役期間,賈東亮曾去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南街鎮黃盆村執行過任務,當地民風淳樸,民眾擁軍熱情也高,“當時,村民把最好吃的給我們吃,把最好的房子騰出來給我們住。”賈東亮說,這讓他和戰友十分感動,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出復員決定前,賈東亮就已經想好了,他要去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南街鎮黃盆村去自主創業。
1998年2月的一天,身著迷彩服的賈東亮突然出現在黃盆村村委會簡陋的辦公室里。亮明身份,說明想承包村里的山地進行種養開發的來意后,村干部都感到不可思議。
在村干部懷疑的眼光中,賈東亮和村里簽下了為期5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簽完合同,賈東亮準備離去的時候,村委會又提出再交1萬元押金,一年之內離開的話,押金歸村委會所有——村干部擔心賈東亮吃不了開荒種地的苦,半途打退堂鼓。
就這樣,賈東亮創辦了廣東省廣寧縣八一生態農場,他把10多萬元退伍安家費,全部押在了黃盆村6座山頭和山腳下的一片洼地上。賈東亮當起了農民,栽樹種果,養豬養魚,開始了艱辛的自主創業。
創業艱難絕不退縮
“賣藕的時候,我想了很多,最后意識到只有蹲下去,才能重新站起來。”
自主創業絕非易事,尤其是孤身一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深山里。但賈東亮說,他穿上軍裝是軍人,拿起鋤頭仍是戰士。
賈東亮先給自己定下了三個“五年規劃”的目標:第一個五年,重點發展種養業,發展特色農業,特別是發展沙糖橘種植,打牢基礎;第二個五年,重點發展加工和貿易,主要是對農場的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對沙糖橘實施南果北調,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第三個五年,根據市場發展趨勢,重點發展生態觀光旅游農業。
在部隊服役期間,賈東亮就養成了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創業開始,沒有住的地方,他就先以每天1元的價錢租用了當地村民廢棄的鴨寮作為棲身之所,然后,又從附近村莊請來了14名村民當幫手,開始了墾荒種地。運用在部隊期間學到的軍事地形學知識,不到三天時間,賈東亮就通過開辟防火溝完成了“煉山”,并把水源引到海拔198米的山頭上,裝上了自己設計的抽水灌溉系統。賈東亮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除了休息就是干活。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上山去干活,比村民起得還早,很多村民說他“干活兒都快干瘋了”。
早上天不亮上山,天黑之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棲身的鴨寮。鴨寮四周空隙多,深夜里,不但要忍受山蚊的叮咬,還要時刻防范毒蛇的偷襲。
賈東亮還記得,農場收獲第一擔蓮藕后,他挑著去集市賣時的情景。剛開始,他放不下架子,感到曾經的一個副團職軍官擺攤賣蓮藕丟人,也擔心被人看不起,他就將攤擺在了一個角落里,自己蹲在地上。“賣藕的時候,我想了很多,最后意識到只有蹲下去,才能重新站起來。”回農場的路上,賈東亮更加堅信了自己的選擇,“我選擇了當農民,開墾荒山就是我的本質工作!我就要好好干下去!”
半年后,賈東亮的農場開通了長6公里的環山機耕道,完成了2萬多個果穴的挖掘,種了2.6萬株沙糖橘,柿子樹1700株,建了246間豬舍。第一年,他穿破了5套迷彩服,瘦了13斤。
然而,1999年年底一場罕見的霜凍,把賈東亮農場的熱帶水果、熱帶魚全凍死了,直接經濟損失10萬多元。得知他的情況后,賈東亮的岳父專門從老家趕過去勸他放棄。賈東亮沒有同意,部隊鍛煉出來的遇到困難絕不退縮的精神,讓他選擇了堅持。
帶領鄉鄰共同致富
致富后的賈東亮,沒有忘記當地鄉鄰。對于村民求助的種養技術難題,他從不拒絕,提供幫助。
那次霜凍災害之后,讓賈東亮意識到了科學種養的重要性。緊接著的幾年,賈東亮花了不少時間學習科學種養知識。他也成了當地養豬、種果樹、進行立體生態農業開發的“土專家”。為了適應土壤、氣候特點科學種養,他毅然調整種植結構,把180畝山林全部改種沙糖橘,辦起三個養豬場,自己設計建造了沼氣池。沼氣用作農場的生活燃料,沼氣液則成為沙糖橘樹的有機肥料,沼氣渣用來喂魚。整個農場成為一個生態循環、綜合開發的立體農場。
2003年,賈東亮的農場收獲了第一批沙糖橘,產量達10萬斤。2004年,他注冊了“西貝牌”沙糖橘,向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申報了“綠色食品”標志,成為當地第一個以個人名義申報原產地保護的品牌商標。他的“西貝牌”沙糖橘,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致富后的賈東亮,沒有忘記當地鄉鄰。對于村民求助的種養技術難題,他從不拒絕,提供幫助。2005年10月,賈東亮把農場周邊有志于發展“三高”農業的14名退伍軍人黨員組織起來,成立了八一生態農場創業黨支部,他親自擔任支部書記。黨支部成立后,先后啟動了“致富工程”、 “手牽手工程”、“送溫暖工程”,采取“幫、扶、帶”的方式,幫助群眾共同富裕。
2008年,八一生態農場開始實施第三個“五年規劃”,逐漸向生態觀光農業發展。山上的沙糖橘全部改種成柚木、檀香、降香黃檀、莫氏欖仁、桫欏等珍貴樹種。目前,八一生態農場占地面積擴大到502畝,魚塘160畝,果樹2600株,名貴花木達到8.4萬株。
打造創業之旅農場
在做好“種植、養殖、旅游、培訓及黨建”五大板塊的基礎上,農場還要發展六個區域。
如今,賈東亮的農場已成為了當地的“三高”農業科普示范基地、肇慶市黨員科普示范基地、廣寧縣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國民休閑度假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示范基地和全國科普興村惠農先進單位。
經營農場,賈東亮已經取得了成功,但他并不滿足于現狀。最終,他決定把農場打造成“創業之旅”式的莊園,即把農場從現有的生產型轉向流通型,由生態型轉向觀光型,讓旅客“聽創業故事,看創業成果,品創業果實,學創業精神,走創業之路”。
賈東亮未來的農場將會體現出六大特色:山區特色、農村特色、農場特色、退伍軍人特色、共產黨員特色、科普特色。
在做好“種植、養殖、旅游、培訓及黨建”五大板塊的基礎上,農場還要發展六個區域。科普區:展示稀有、名貴、瀕臨滅絕的物種,展示高效的農業種養技術和節水灌溉技術。花木區:種植野花、野草和珍貴花木,供游客欣賞,同時向外提供種苗。觀光區:請省農科院專家幫助規劃,提供種苗和技術,建成四季果園。生產區:以花、果、木為主打產品,提高農場經濟效益。野果區:把廣寧山區好吃、好看、有經濟價值的野果,移植到農場供游客自由采摘。生態區:將農場尚未開發的原生態環境開放給游客,讓游客更接近大自然。
2011年,賈東亮在農場開辦了東亮圓夢景區知不足酒店。之所以將酒店取名為“知不足”,賈東亮說是因為他知道“知不足而奮發”的道理,他的農場還需要繼續發展,他的創業之路還需要繼續走下去。(原標題:【天南地北新商人】賈東亮:自主創業的時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