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府文廟位于商丘古城內,原商丘縣一高老校區院內。文廟中的主體建筑大成殿,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大成殿面闊七間,進深三間,九脊六獸,飛檐挑角,雄偉壯觀。記者從市文物部門和睢陽區文物部門了解到,經專家考證,歸德府文廟大成殿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筑。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商丘古城內的歸德府文廟采訪。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泮池,意即“泮宮之池”。泮池呈半圓形,上面有一座精美的石拱橋。據睢陽區博物館講解員張靜介紹,泮池也是文廟的標志之一,相傳周朝的學宮都建在四面環水之處,而諸侯之學只能南面泮水,故稱“泮宮”。泮池之上的石橋,又叫狀元橋。在古代,每逢重大祭日,官員和有功名者從橋經過,無功名者從橋兩邊通過,也是一個等級標志。通過石橋,走過泮池,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廣場兩邊古樹郁郁蔥蔥,鮮花爭奇斗艷。走過廣場,就來到了大成殿前。
大成殿綠色琉璃瓦頂,單檐歇山,浮雕龍鳳大脊,正中飾一寶瓶。在藍天白云之下,大成殿造型別致,氣勢恢宏,顯得更加雄偉壯觀(如圖)。
步入大成殿,至圣先師孔子的畫像掛在正中。據介紹,大成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555年至1559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大成殿不僅具有豫東建筑的特點,也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精華,獨具特色。張靜告訴記者,全國各地文廟很多。與全國其他各地文廟前殿后學(堂)布局不同的是,歸德府文廟是唯一一座學堂建在大殿右側的文廟,形成了左殿右學的獨特建筑格局。
記者看到,整個大殿的房頂由32根“胸圍”1米的明柱擎起,柱下有1米高的鼓形柱礎。柱礎上雕刻有精美的盤龍圖案,各個柱礎的圖案都不相同。
大成殿右側是明倫堂,明倫堂建于明正德年間,為歸德府最高學府。明倫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青磚灰瓦,單檐歇山式建筑。建筑藝術極具中原特色。據張靜介紹,每到高考到來之際,都有不少考生及家長來此拜謁,祈福高中。
雖經幾百年的風雨洗禮,歸德府文廟大成殿依然巍然屹立。現在,她不僅是古城旅游的一處名勝古跡,旅游景點,也是當地群眾舉辦國學講座、文化論壇的一處學習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