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被稱為中華第一古廟會的火神臺廟會會期一月有余。趕火神臺廟會,成了商丘乃至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數百里民眾過年的重要習俗,也是春節日程里的重要一項。人們來這里祭拜火神、商祖,易物購物,聽戲賞曲,品嘗小吃、美食,大人孩子自得其樂。過年趕廟會,成了周邊群眾一場盛大的文化集會、娛樂盛宴。在這里,老人燒香祈福,聽戲找樂。面對琳瑯滿目的好吃的、好玩的,孩子們更是對廟會情有獨鐘,樂此不疲。
火神臺廟會所祭拜的火神是何方神圣?火神臺廟會為何被稱為中華第一古廟會,它興起于何時?何為朝臺,為什么火神臺廟會能成為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數百里民眾、商家、民間藝人的民俗盛會、文藝狂歡?讓我們一起感受古廟會的盛大、熱鬧及其獨特的魅力吧!
火神閼伯
閼伯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商之始祖。據史料考證,閼伯在帝堯時已在商丘,任火正,主辰。
火神臺所供奉的“火神”,就是閼伯。閼伯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商之始祖。據《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敖五教。五教在寬。’封于商,賜姓子氏。”
《左傳·襄公九年》記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左傳·昭公元年》又載:“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爭討。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為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這就是說,從前帝嚳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閼伯,小的叫實沈,居住在廣大的森林里,互相攻打。帝堯認為他們不好,就把閼伯遷移到商丘,用大火星來定時節。
據商丘燧皇陵景區管理處副主任胥敬山介紹,據史料考證,閼伯在帝堯時已在商丘,任火正,主辰。在商丘觀星記時,掌握四時變化,指導農牧業生產,并為當地人保存火種,人們能隨時取到火,并吃上了熟食。經專家認定,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的閼伯臺,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天文臺,距今已有4000余年。
因管火有功,閼伯被人們稱為“火神”,死后葬于此。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每年閼伯誕辰之日(農歷正月初七)到火神臺祭祀朝拜火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古廟會。
“朝臺”的由來
正月初七是閼伯的生日,這天,豫魯蘇皖等周邊各省的人民群眾前來朝拜火神閼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古廟會。每年此時,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朝臺”活動。因此,來火神臺趕廟會就被稱為“朝臺”。
在商丘一些老年人口中,去火神臺趕廟會被稱為趕臺會,又稱“朝臺”。按照傳統民俗,商丘每年都要組織兩次大型的祭祀火神閼伯的活動,第一次是農歷正月初七,這天是閼伯的生日,會期一月有余;第二次是農歷六月二十三,這天是閼伯的忌日,會期十天。特別是每年農歷春節的古廟會,從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正月初七是閼伯的生日,這一天,周邊的群眾前來朝拜火神閼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古廟會。每年的此時,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朝臺”活動。因此,來火神臺趕廟會就被稱為“朝臺”。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祭拜火神,易物購物,聽戲賞曲。廟會上,人流絡繹不絕,香火日夜不息,游客每天數十萬人。
為了表示對火神閼伯的崇敬之情,每年的正月十五夜晚,商丘一帶的年輕人都要到野外“賽火把”,每村的男女老幼都要在村中的空地上觀看“玩鐵花”。這是商丘一帶祭祀火神閼伯至今保存的一個民間習俗。
記者小時候也玩過“賽火把”的游戲。大家成群結隊地跑到野外,一齊點燃火把,向前擲,看哪個村的火把多,擲的距離遠,玩的時間長。“玩鐵花”就是用套牲口的鐵籠嘴,里邊放上木炭,裹夾著碎鐵屑,用木棍或鐵釵挑起來,幾名身強力壯的年輕男子輪番搖動,甩出去的燒紅的鐵屑摔到地上或事先放好的樹枝上,就生出一簇簇、一團團、一朵朵漂亮的火花。
據胥敬山介紹,經考證,火神臺廟會在唐代時已經發展成為相當隆重的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商丘人在火神臺的“朝臺”大會上由原來單一的拜祭火神,逐漸演變成以商貿經營和休閑娛樂為主的大型民間活動,這也是沿傳到今天依然紅火的原因。
記者趕會
今年廟會的主題為祈福納祥、迎春賀歲,特色是中國夢、民俗韻、豫東味、商丘情。
農歷正月初三上午,記者去火神臺趕廟會。之前記者多次在大年初一去趕廟會,體驗過火神臺廟會的盛大與熱鬧。記得小時候,初一早上吃過飯,約上三五個小伙伴,口袋里裝著塊兒八毛的壓歲錢,一路小跑,就高高興興地趕臺會去了。
走到距離火神臺約有二里路時,就能感受到廟會的熱鬧了。只見十里八鄉的群眾正從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向火神臺趕廟會。那時,火神臺外的大圍墻還沒有建起來,景區的規模還沒有現在的一半大,但是廟會也非常熱鬧,如果行至火神臺附近,你基本上就不用走路了,完全是在人流中被擠著往前走。對于我們這些小孩子,最吸引我們的是廟會上數不清的好玩的,有色彩鮮艷的木刀、木槍,有看著讓人眼饞的面人、糖人,有各種形式的花燈籠,還有套圈、走八卦陣等好玩的娛樂項目。玩餓了,吃碗涼皮,來個燒餅,繼續逛廟會。廟會上,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應有盡有,豐富多彩。有各地的地方戲、曲藝、雜技、魔術以及高蹺、鬼會、竹馬、旱船、肘歌、花棍、武術、龍燈等各種民間表演,還有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槍、花劍、花刀、泥狗、泥雞、面人、糖人、花燈籠、泥響兒、竹響兒等民間手工藝品,造型美觀,色彩鮮艷,讓孩子們眼饞手癢。于是,一張張壓歲錢就換回了自己喜歡的各種小玩具。
當天,記者從南門進入廟會主會場,沿著富商大道,至萬商廣場、商祖祠,過花戲樓,行至香火旺盛的火神臺。一進入廟會,記者就看到到處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掛,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商祖王亥像前、商祖殿上,善男信女燒香祈福、頂禮膜拜。隨著如潮的人流,記者來到花戲樓前;☉驑巧,美猴王正在表演,金箍棒舞得上下翻飛,引得下面掌聲不斷;鹕衽_下的香爐前,前來燒香的人們排成了隊,把香爐圍了個水泄不通;鹕衽_的臺階上,更是人滿為患。人們登臺望遠,祈求一年的好運氣。
昨日上午,記者從廟會領導小組獲悉,今年廟會的主題為祈福納祥、迎春賀歲,特色是中國夢、民俗韻、豫東味、商丘情。舉辦有拜祖儀式、特色展會(車展、房展等)、大型游藝、絕活絕技、文藝表演、非遺展演、特色美食、節慶用品展賣以及其他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等。僅今年大年初一一天,前來火神臺趕廟會的群眾、香客就有30余萬人次,創造了火神臺廟會游客人數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