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昌連1950年出生,永城薛湖人。18歲參軍,從軍25年,是兩所軍校的“優秀教員”。轉業后,是“湖南省模范軍轉干部”。2000年入主長沙廣電集團,掌舵十年,是“全國廣電系統先進工作者”、 “中國廣電領軍人物”。現為中國視協市縣電視委員會副會長、湖南省河南商會秘書長。
王昌連“沒有進過高中的門”,卻自學成才,出了多本書,評上了高級職稱,成為中國傳媒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華中師大、湖南師大、河南科技學院、商丘工學院等8所高校的客座教授。2010年,王昌連退休,享受副廳級待遇。這名被長沙市委副書記謝建輝稱為“王激情”的商丘人,要用自己的激情影響和感染更多的退休人員。
激情燃燒的成長歲月
●他激情放言“天下媒體不分大小,市級廣電照樣做強”,導演了一出“市級廣電強勁突圍,省市媒體同城競爭”的精彩大戲。
論學歷,王昌連并不高。可他卻有著很多高學歷者所沒有的知識,更別說那份永不衰竭的激情和對知識永不停止的汲取。“一個人干工作,一定要做到精神振奮、熱情洋溢、激情澎湃。”這是王昌連不變的名言。
1968年,王昌連18歲。那年,初中畢業的他告別家鄉參軍,開始了長達25年的軍旅生涯。王昌連先后在甘肅、陜西、四川等地當兵9年。1977年來到長沙,在軍隊院校工作了16年,主要從事思想工作和政治理論教學工作。25年的軍旅生涯對他激情澎湃、拼命敬業性格的養成影響極大。也是從穿上軍裝以后,王昌連這名初中生開始了長達40年的自修自學。
王昌連信奉“人的差異在業余”。為了彌補自己知識上的不足,他把別人上班之外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至今,他還保留著每晚閱讀兩小時的習慣,他做成的學習卡片已有幾萬張。
1992年轉業后,王昌連先后到過4個單位,湖南省政府參事室、省物資廳、長沙市委政策研究室、長沙市廣播電視集團。特別是2000年入主長沙廣電以后,在已經做強做大的湖南廣電、湖南衛視的身邊,他激情放言“天下媒體不分大小,市級廣電照樣做強”,大膽改革,放手發展,導演了一出“市級廣電強勁突圍,省市媒體同城競爭”的精彩大戲。
在王昌連到來時,長沙廣電欠賬8000多萬元,年經營收入在全國省會城市的廣電系統中排在倒數第4位,員工4個月不能報銷醫藥費,4個月沒有發放效益工資……在帶來大膽而超前的改革的同時,王昌連更帶來了他標志性的“王氏激情”。長沙廣電每年都召開上千人的年度會議,開會前,與會者如軍人一樣先拉歌。近3個小時的會,會場上沒有人來回走動,沒有人說話。最值得稱道的是,上千人來開會帶進來上千部手機,但是會議期間沒有響一次手機聲。
沸騰起來的長沙廣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0年間,長沙廣電年收入從2000年的4000萬元增長到2009年的4.89億元,增長12倍。長沙廣電出品的電視劇《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恰同學年少》等風靡全國。旗下田漢大劇院的演藝活動天天火暴,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長沙廣電集團總資產、創收均居全國省會城市廣電系統第6位,成為長沙文化強市的名片。
精彩、激情的退休生活
●很快,人們發現退休后的王昌連沒有失落和嘆息,他“濤聲依舊”,依然神采飛揚。
2010年,60歲的王昌連退休了。
大家都說60歲退休是道坎,那么,素來風風火火的“王激情”能不能邁過這道坎呢?
很快,人們發現退休后的王昌連沒有失落和嘆息,他“濤聲依舊”,依然神采飛揚。他擔任了中國視協市縣電視委員會副會長、湖南省河南商會秘書長、長沙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長沙市湖湘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開始廣泛參與各類社會活動。
王昌連說,一個人到了60歲,辦理了退休手續,并不是要把自己封閉在家里。“我的局長、書記、董事長退了,調研員退了,督辦專員退了,但是,共產黨員不會退。作為一個有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有責任、有義務盡自己的力量,為黨多做一些工作,奉獻于社會。”
在王昌連看來,退休后不能“精神軟著陸”,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一方面,退休人員往往會抱怨過去,覺得自己得到的少,失落,心態消極。另一方面,對未來很迷茫,不知道該有怎樣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于是,王昌連決定出一本書,用自己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影響更多的退休人員。
這本即將出版、取名《我才60歲》的書,收錄了王昌連退休后的140篇日記。在這本書里,王昌連用積極樂觀、清新質樸、風趣幽默的文字,原汁原味地呈現了自己精彩、激情的退休生活。
王昌連還準備寫一本關于退休人的書。他說,老年社會的“白發浪潮”洶涌而至,我們要有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準備。身為長沙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的他,還要創辦一個權威的影視排行榜,給好的影視作品以鼓勵,給不好的以壓力。
關于家鄉的三句話
●一句是“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記自己是河南人”;一句是“要做出河南人的精氣神”;一句是“做個優秀的河南人”。
王昌連隨身攜帶的公文包中,隨時可以拿出一小摞剪接、標注后的報紙,不管是《人民日報》、《河南日報》,還是《京九晚報》,上面永遠是關于河南、關于商丘、關于永城的內容。
關于家鄉,他有三句反復提到的話。一句是“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記自己是河南人”;一句是“要做出河南人的精氣神”;一句是“做個優秀的河南人”。離家40余年,王昌連心中化不開的依然是那濃濃的鄉情。
王昌連最愛看的文藝形式,是最傳統、最本色、 “土得掉渣”的河南民間藝人的表演。為了看這些演出,他可以通宵達旦。王昌連最愛吃的飯,是最有特色、最有味道的家鄉飯。每次回到河南,在街上看到飯店招牌上“羊肉湯”3個字,他的眼睛都會放光。為數不多的幾次回鄉,為了多留住些舌尖上的味道,他能一次喝下去兩大碗羊肉湯。王昌連最關心的,是家鄉的改革發展進程。每逢重要事件,他都會給商丘的故人發去信息,談一些感想,提一些建議。王昌連最在意的,是家鄉青年的成長。他受聘商丘工學院客座教授,到商丘高校進行演講,鼓勵家鄉子弟刻苦學習,奮發進取,用自己的出色表現換取一生的精彩。
采訪中得知,王昌連正在策劃一次活動。他要組織一批在湖南的河南老鄉,利用鄭州至深圳高鐵開通的機會,自費回家看看。看看家鄉的發展,品嘗那難以忘懷的羊肉湯、羊肉燴面。(原標題:【天南地北新商人】 王昌連:激情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