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許昌 >> 文化遺產(chǎn) >> 文遺賞析 >> 瀏覽許昌

射鹿臺鉤沉(上)

2013/4/17 18:56:47 點擊數(shù): 【字體:

   
    許田誰人曾射鹿
 
    在許昌境內(nèi),散落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土丘,大的高數(shù)丈,方圓近百畝;小的一人來高,數(shù)圍之闊。

    土丘上有的亭臺高聳、廟貌森嚴,有的雜樹叢生、遮天蔽日,更多的只是一抔黃土、數(shù)莖野草。
 
    這些土丘看似平平無奇,然而當你用人文的目光重新審視它們的時候,它們厚重的文化堆積層,如同一部鴻篇史書,會在你的面前一頁頁掀開,讓你驚嘆地折服于它的深邃和傳奇。
 
    射鹿臺就是這樣一座土丘,它的存在,讓你不由想起三國時代的風云爭霸。
   
    曹阿瞞許田打圍
 
    射鹿臺距許昌市區(qū)20余公里,位于許昌縣陳曹鄉(xiāng)許田村西頭。在一覽無余的麥田中,這座高大的土丘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
 
    歷史名著《三國演義》中的“許田圍獵”,便發(fā)生在這里。

    話說曹操迎漢獻帝建都許昌后,在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yōu)勢。在軍事上,他收編黃巾軍余部,招兵買馬,建立了號稱40萬之眾的軍隊。為了稱雄天下,他一邊屯田積糧,一邊操練士卒,隨時準備北上南下,橫掃九州。
 
    雖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眾多漢室舊臣對他心存不滿,尤其是被他稱為“天下英雄”的劉備認祖歸宗,更成了他的心頭大患。
 
    因此當謀士程昱提出“行王霸之事”時,老謀深算的曹操說:“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輕動。吾當請?zhí)熳犹铽C,以觀動靜。”
 
    為了發(fā)現(xiàn)和鏟除異己,曹操執(zhí)導并主演了這場精彩的“許田圍獵”:
 
    曹操騎飛電馬,引十萬之眾,與天子獵于許田。
 
    操與天子并馬而行,只差一馬頭。忽然荊棘中跑出一只大鹿。帝連射三箭不中,顧謂操曰:“卿射之。”操就討天子寶雕弓、金鈚箭,扣滿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將校,見了金鈚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踴躍向帝呼“萬歲”。曹操縱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眾皆失色。玄德背后云長大怒,揚起臥蠶眉,睜開丹鳳眼,提刀拍馬便出,要斬曹操。玄德見了,慌忙搖手送目。關(guān)公見兄如此,便不敢動。
 
    這就是《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描寫的“曹阿瞞許田打圍”。

    從許田圍獵時的情景看來,無論文治還是武功,漢獻帝劉協(xié)和曹操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因此,不滿曹操許田打圍時的言行、接受“衣帶詔”密謀奪權(quán)的董國舅等人被曹操一一滅族便不足為奇了。
 
    冬日里的一個下午,記者來到射鹿臺。
 
    射鹿臺高七八米,臺基5畝大小。冬日的衰草與古老的夯土層在陽光的照射下發(fā)散著灰黃的色澤。沒有風,樹枝一動不動,一切都顯得了無生機。真不敢想像當年這里曾是虎豹豺狼出沒、獐鹿狐兔競逐的天然狩獵場;真不敢想像當年這里曾經(jīng)旌旗烈烈,號角聲聲,一次次軍事意義上的狩獵行動在這里轟轟烈烈地進行。
 
    沿著1000多年前的土臺階,記者信步走上射鹿臺。射鹿臺上一片空曠,幾排樹苗和兩畦菠菜在上面漫無目的地生長著。
 
    射鹿臺看上去和尋常的黃土岡沒啥兩樣,只不過邊上多了一通石碑,上書“射鹿臺”三個紅色大字,無聲地告訴人們,這里曾發(fā)生過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記者試圖尋找史料中描述的射鹿臺的樣子:
    
    “射鹿臺原有臺基三十畝,置有階梯,上有亭閣,氣勢雄偉,十分壯觀。臺的中心有一清泉,霧籠煙繞,相傳為貂蟬淚水所化……”
 
    然而時光如梭,這些早已灰飛煙滅,只留下一抔黃土、無限遐思。
     
    三國時期的狩獵場
 
    有人懷疑,1000多年前,這里真是一個野草叢生、豺狼出沒的天然獵場嗎?漢獻帝真的和曹操在此田獵嗎?
 
    鉤沉射鹿臺,我們不妨先探尋一下射鹿臺所在地許田村的淵源。
 
    關(guān)于許田,最出名的是《春秋公羊傳》的記載:“桓公元年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 
 
    鄭伯就是鄭莊公,公元前715年,鄭莊公與魯桓公會見于垂亭(今山東菏澤境內(nèi)),提出用鄭國的“湯沐之邑”祊田(今山東費城東南)和魯國的“朝宿之邑”許田交換,并將一塊晶瑩無瑕的玉璧送給魯桓公,從而達成了以許國為犧牲品的這宗交易,史稱“鄭伯以璧假許田”。
 
    當時的許國都城就位于現(xiàn)在的許昌縣張潘鎮(zhèn)古城村,距許田不足20公里。我們可以想像,早已對許國存有覬覦之心的鄭莊公,有了許田這個進攻的橋頭堡,吞并許國便猶如探囊取物。
 
    從這段史料分析,早在春秋時期,許田這個地名就已經(jīng)存在。

    那么,三國時期的許田有沒有鹿群出沒,是不是一個天然的狩獵場所呢?

    站在射鹿臺上放眼望去,四周一馬平川,記者驀然記起清乾隆年間許州知州甄汝舟《許昌十景詩》中的《許田積雪》。
 
    詩云:雪后偏宜玩物華,封條古樹盡飛花。直登射鹿臺遙望,萬頃瓊田糝玉沙。
 
    我們且不說詩寫得如何,只從詩中的“萬頃瓊田”來看,許田在古時候,應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有了廣闊的田野、茂密的森林,那么,豺狼出沒、獐鹿成群的情景應是十分尋常的。三國時的曹魏故都就在離此不遠的張潘鎮(zhèn),曹操來此圍獵,是極有可能的。
 
    天子田獵意在治軍
 
    在中國古代,田獵有著鮮明的政治用意和軍事目的。
 
    我國古代著名的兵書《司馬法》曾對田獵進行了這樣的解釋: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規(guī)模的田獵活動,進行軍事操法訓練和部隊檢閱。
 
    按照這樣的說法,曹操田獵,其實就是檢閱部隊的軍事演習。
 
    軍事演習當然要有觀禮臺或是指揮臺。高數(shù)丈的射鹿臺,也許就是為指揮田獵、檢閱部隊而筑。
 
    古時的田獵活動,儀式十分嚴肅。據(jù)《周禮》記載,凡舉行重大的祭祀、慶典活動之前,擬參加者都必須參與射禮活動,射中者方可參加集會。若多次被排斥在外,便會遭到削地奪爵,甚至充軍發(fā)配的處分。
 
    因此,在日常集會中,有人如不能射則“辭以疾”,即用裝病來避免當場丟人現(xiàn)眼。

    把射中射不中當作能否加官晉爵、參政議政的進階,可見在戰(zhàn)爭風云變幻的時代,能否彎弓射鹿,能否攻城略地,是評價人才至關(guān)重要的標準。
 
    至于天子參加的田獵活動更是儀式隆重、禮儀繁多。《禮記·月令》中寫道,天子田獵四時稱謂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田獵有一定的禮法,不按禮法是暴殄天物。禮法規(guī)定,田獵時不捕幼獸,不采鳥卵,不殺有孕之獸,不傷未長成的小獸,不破壞鳥巢。

    另外,圍獵捕殺要圍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網(wǎng)打盡、斬草除根。這些禮法對于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維持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是有積極意義的,只是不可能真正嚴格實行。
 
    禮法還規(guī)定,田獵人員要按照一定等級到指定地點集合,聽從號令統(tǒng)一行動。田獵時車騎必須馳到野獸的左側(cè)才可射箭,并要求射中一定的部位。獵獲的野物要按上殺、次殺、小殺各取十只獻給天子。
 
    不難看出,古時田獵的“醉翁之意”是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能征善戰(zhàn)的勇士。
 
    天子田獵的場面是十分壯觀和奢華的,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略有夸張地描繪了漢天子在上林苑的田獵盛況,僅田獵后休息的場面就令人稱羨不已:“于是乎游戲懈怠,置酒乎顥天之臺,張樂乎膠葛之宇,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虡,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
 
    不過,到了東漢的末代皇帝劉協(xié)田獵時,就再也無法這樣威風了。
     
    許田圍獵中的是是非非
 
    “曹阿瞞許田打圍”只見諸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這樣重要的事件,晉人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只字未提。
 
    曹操在與漢獻帝許田圍獵時,是否發(fā)生了“不臣之事”呢?
 
    據(jù)當?shù)厝耸拷榻B,20世紀90年代初,射鹿臺上尚存兩通石碑,一通為清康熙年間許州吏目滕之瑚楷書“射鹿臺”;另一通系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立,碑文曰:“許田射鹿其事,不見于經(jīng)史,豈陳壽輩為曹諱也!然關(guān)侯嘗語先主曰:許田獵下,若從某言,必無今日之厄,是則實其事矣!”
 
    此碑文的出處是宋代的裴松之在為《三國志·蜀書六》做的一段注解:
 
    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備曰:“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
 
    依碑文所述,關(guān)羽、劉備和曹操曾在許田一起圍獵,關(guān)羽想借圍獵之機殺掉曹操,卻被劉備阻止。這一點和《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如出一轍。
 
    另外許田所屬的陳曹鄉(xiāng)的名稱,據(jù)說也是因為關(guān)羽在此地向劉備痛陳曹操目無天子、欺君罔上而得來的。
 
    劉備、關(guān)羽二人與曹操在許田圍獵一事似乎可以認定,但圍獵時漢獻帝參加了沒有?曹操是否真有“不臣之事”呢?
 
    記者認為,以記錄歷史為使命的《三國志》,應該比以講述故事為主旨的《三國演義》內(nèi)容嚴謹?shù)枚啵硗獍凑諘r間的先后來看,晉人陳壽比明朝的羅貫中早1000余年,他所寫的內(nèi)容,應該更原汁原味。
 
    那么“許田打圍”一節(jié)又是如何出爐的呢?
 
    記者揣測,在尊劉貶曹之風盛行的明代,為了刻畫關(guān)公的忠勇,塑造曹操的奸詐,羅貫中抓住關(guān)公吉光片羽的一句話,用自己的生花妙筆洋洋灑灑揮就了“曹阿瞞許田打圍”一節(jié)。
 
    當然,這只是記者個人的揣測。曹操是忠是奸,“尊劉貶曹”還是“為曹操平反”,歷朝歷代的學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直爭執(zhí)不休,有的甚至為此弄得朋友反目、父子成仇。
 
    這可真應驗了那句老話:“看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鄧雷 劉俊民)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網(wǎng) 2006-08-07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