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亦喜亦憂“泥人劉” 后繼乏人實堪憂

2013/6/27 10:52:26 點擊數: 【字體:

亦喜亦憂“泥人劉” 后繼乏人實堪憂
劉永占和他的泥塑作品

 嵩山泥塑藝術是我國優秀民間文化藝術的縮影。“泥人劉”當代傳人劉永占,更是通過手工捏制泥土,或素或彩,以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泥人形象,勾勒出嵩山文化背景下的鄉土人情。

  “背柴火的老太太”、“對酒暢飲的哥兒倆”、“曬太陽的吸煙老漢”……環顧劉永占的工作室,一幅幅活靈活現的民俗風景畫在眼前展開,件件泥塑作品生動逼真、雙目傳神、眉須欲動,令人嘆為觀止。

  訪名師博采眾長

  47歲的劉永占出生在登封市東金店鄉鄧堂村。他告訴記者:自小家窮,喜歡繪畫和泥塑。因為父親始終認為“泥塑沒有出息”,17歲的劉永占初中畢業后,沒有征得父親同意,先是偷偷跟著村里的老人學習,后又四處尋找“泥人劉”傳人,多方學藝,踏上了泥塑藝術之路。隨著“泥人劉”聲名漸起,劉永占參加了很多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吸收各地藝術特色,創作出一個又一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反映嵩山文化背景下鄉土人情的泥塑作品。在2008年亞洲藝術節上,劉永占創作的泥塑人物捧走了一等獎。

  老外愛上“泥人劉”

  這幾天,劉永占把工作室擺到了少林景區,前日,5位來自俄羅斯的游客圍著劉永占展示的作品看了又看,嘖嘖稱奇。見劉永占只是展示并不出售自己的作品,他們只好給每件泥塑拍了照片,戀戀不舍地離開,可是沒走幾步,又忍不住回來,指著“登封燒餅”泥塑讓導游跟劉永占商量,愿意出1萬元錢收藏。劉永占搖了搖頭,見“老外”們很是失望,劉永占通過導游告訴他們,可以給他們每人現場捏個人像。聞聽此言,“老外”們欣喜不已,爭先恐后地坐到凳子上,等待捏像。其中一個青年告訴劉永占,他叫穆達葉夫斯基,第一次見到泥塑這種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創作,非常喜歡,他想將這種藝術品帶回家,給自己的兒子看看。

  后繼乏人實堪憂

  嵩山泥塑在漢代已經是重要的藝術品種,至今仍然流傳不衰。“泥人劉”創始于清代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深受百姓喜愛。“泥人劉”的創始人劉文宗自幼家境貧困,出外逃荒。他喜愛藝術,常以泥土為原料為百姓塑泥像,并以此謀生,后傳于其子劉章,將“泥人劉”技藝內涵逐漸擴展,不但為百姓捏泥像,還為寺廟塑像,一時名聲大振,使“泥人劉”走向繁榮。但因種種原因,“泥人劉”現在已逐漸走向衰退。如今,劉永占重興祖藝,潛心鉆研,技藝精湛,已有嵩山“泥人劉”之稱譽。

  登封文化館館長楊洪智介紹說,“泥人劉”把中國的繪畫與實物緊密聯系在一起表達藝術的魅力,是嵩山地區民間技藝的精粹。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各類玩物雕塑品擠占了“泥人”市場,人們對“泥人劉”認識的匱乏,也使得很少有人涉足此行,這一獨具民族特色的民間手工技藝目前面臨失傳的危險,嵩山泥塑的成長空間堪憂。

  對此,劉永占也不無憂慮。他告訴記者,為了使“泥人劉”發揚光大,他近年也陸續收了一些徒弟。一開始他們還有些新鮮感,但時間長了,不是因為感覺泥塑枯燥,便是嫌這門手藝不掙錢,陸續都走了。現在唯有他的兒子在校學習美術,有望承繼“泥人劉” 。

  即便如此,劉永占對未來依然充滿希望:“我希望自己能夠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來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也期待著社會各界對這門藝術的關心支持。我相信,嵩山泥塑能夠代代傳下去!”【原標題:亦喜亦憂“泥人劉” 后繼乏人實堪憂】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原網 2009-04-0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