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繡作品
近幾年,開封市素花宋繡工藝有限公司招收了一批又一批殘疾女工,在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更為社會和諧做出了巨大貢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近日,記者走進素花宋繡工藝有限公司,聽董事長王素花講述她的“汴繡”情緣。
拒介紹,近年來,王素花共投入200萬元為殘疾女工建設了殘疾人無障礙廠房,還為她們購買輪椅,統籌和五金,到現在已經有了殘疾工人48人,這些女孩都學會了汴繡技術,一個月能拿到1000元—2000元不等的工資。
殘疾姑娘尚研告訴記者,她2008年大學畢業后,患上了嚴重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頭上長了7個瘤子,身上長了幾十個,面部肌肉變形,嘴歪眼斜,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視力下降,兩耳失聰,醫生診斷最多生存6個月。自己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父母為了給自己治病,四處投醫問藥,花完了積蓄,又欠了好多帳。父母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攙著尚研來到公司,沒想到善良的王素花一看到自己就心疼的哭起來,馬上安排她進了公司。”
目前,在這溫馨的環境里,尚研的病情大有好轉,漸漸能夠行動自如。王素花又專門聘請繪畫老師教她繪畫,經過艱苦努力學習,尚研創作的作品在省繪畫比賽中獲獎,身體也漸漸恢復,能夠自己來公司上下班,堅定了生活下去的決心和勇氣。
像尚研類似經歷的還有殘疾女孩宋瑞,宋瑞從小就由媽媽抱著上學,高中畢業考上大學卻沒有能力上,每天關在家里心情十分苦悶,多次萌生輕生念頭。王素花得知她的遭遇后,立即將她接到公司,自己手把手教她整整學習了一年。現在,宋瑞已經是車間里一名技術熟練的繡工。
今年5月25日,王素花公司的殘疾人就業培訓班第一期50名殘疾學員開始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書法、繪畫、刺繡、裝裱等,培訓時間5個月。王素花介紹,明年新培訓基地建好后,將面向全國招收殘疾人三百到五百人,讓她們學會一技之長都找到就業門路,能生活的更好,讓更多的殘疾人家庭充滿快樂和歡笑。公司今年更被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定為河南省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
除了在履行好社會責任,近年來,為了發展汴繡,王素花還聘請全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王少卿及河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在汴繡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研究、創新各種針法;成立了汴繡研制基地,設計創新各種題材的繡品畫稿,2005年注冊了“素花牌”商標,成為河南省名牌產品。研制開發出一大批新產品。其中《千手觀音》、東晉名畫《洛神賦圖》、清代名畫《百鳥朝鳳圖》、《一百單八將》四幅作品都有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從而拉動了整個開封市汴繡行業的創新發展。
對于未來,王素華說:開封是汴繡藝術的發源地,汴繡藝術產業市場潛力巨大,雖然我今年已經七十六歲了,可我的心是年輕的,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把這份文化產業繼續做大做強,再創汴繡事業新的輝煌。為把汴繡傳承好、發展好做大做強汴繡產業,我計劃建設一個包括汴繡博物館、汴繡精品展示中心、旅游服務接待中心、汴繡精品生產區、殘疾人汴繡無障礙生產區、工藝美術大師創作室、汴繡文化藝術培訓學校等在內,集汴繡“產、學、研、展、游”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基地,發展成為一個汴繡集團。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把汴繡文化產業基地盡快建成,把汴繡集團做大做強、推動開封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文化旅游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王素花,河南封丘人,現任開封市素花宋繡工藝有限公司董事長、開封市宋繡書畫研究會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刺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汴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記者王國峰【原標題:國家級非遺產汴繡代表性傳承人王素花的汴繡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