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鈞瓷發展大事記(2)

2013/7/18 10:44:16 點擊數: 【字體:

    1950年春,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來神垕一帶考察鈞瓷。

    1952年3月,人民工廠改名為地方國營豫興瓷廠。

    1953年12月,神垕陶瓷工人在政府扶持下建立陶瓷生產互助組,同年陶瓷生產互助組發展成為禹縣神垕瓷窯工業生產合作社,該社后來演變為禹州市鈞瓷一廠。

    1954年1月7日,禹縣神垕第二瓷窯工業生產合作社成立,該社后來演變為禹州市鈞瓷二廠。

    1955年3月,公私合營豫西瓷廠建立,該年91月,輕工部在北京召開第一次陶瓷專業會議,會上提出恢復古代名窯和恢復鈞瓷問題,神垕參加會議的代表深受鼓舞。神垕第一瓷業生產合作社主任劉保平在北京參加會議歸來,請回鈞瓷藝人蘆廣東,開始試燒鈞瓷。神垕工匠大部分加入生產合作社,繼第二瓷業生產合作社之后又建立了三、四、五、六、七生產合作社。

    1956年,投資6萬元,由地方國營豫興工廠抽出專人籌建鈞瓷廠,該年5月新華社報道神垕鎮鈞瓷恢復生產的消息。

    1956年8月,禹縣神星第一瓷業生產合作社經過藝人180多次試驗,終于燒制鈞瓷成功,經廣州、上海、青島口岸出口2000余件。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召開,神垕鈞瓷藝人將特制的鈞瓷工藝品送往北京。向“八大”獻禮。

    1956年9月,河南省手工業管理局在鄭州舉辦手工業產品展覽會,禹縣鈞瓷參展,展后將天目釉碗、鈞瓷花瓶等4種產品定為出口產品。

    1956年11月,河南省工業廳派人組織神垕有關廠家到上白峪、下白峪一帶考察古鈞窯址,收集實物標本,經輕工部硅酸鹽局鑒定,證實神垕附近有宋鈞窯場,考察中還發現石英塊、方解石、柴灰、堿石等,為恢復鈞瓷發展生產找到了實物資料。

    1956年12月,為解決神垕燒瓷用煤問題,由郟縣景家洼煤礦至神垕景神公路修成通車。    1957年7月,神垕鈞瓷藝人蘆廣東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并參加主席團,受到朱德委員長等中央領導人親切接見。

    195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馮先銘、葉喆民等到禹縣考察鈞瓷。

    1957年,河南省恢復成立古陶瓷委員會。

    1958年2月,河南省工業廳在神垕鎮召開全省第二次陶瓷專業會議,會議要求鈞瓷生產工藝盡快恢復到宋代水平。

    1958年4月14日,地方國營禹縣神垕鈞瓷廠成立,省工業廳派技術員駐廠協助工作,經過老藝人夜以繼日地苦干,用小窯(一窯一件)試燒120窯次,終于把窯變鈞瓷釉燒制成功。

    1958年6月,神垕鎮工業大學成立,從社會上招收學生邊學習邊勞動。10月,學校由地方國營禹縣神垕瓷廠管理,1959年3月1日,學生全部轉為工人。

    1958年8月,地方國營瓷廠任堅設計1立方米倒焰式窯爐。用還原焰試燒

鈞瓷成功,從此結束神垕鈞瓷只能用“雞窩窯”一窯一件的落后狀況。

    1958年9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郭演義、李家治來神垕調查鈞窯情況。

    1958年,禹縣至神垕公路正式通車。

    1958年,宋慶齡主辦的《中國建設》(英文版)雜志發表《工藝瑰寶——鈞瓷》。

    1959年3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梅健鷹、張守志等來神垕考察和創作。

    1959年11月,地方國營瓷廠的鈞瓷車間黨支部書記苗成洲出席全國工業、交通、基建、財貿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1959年,北京人民大會堂落成,展廳中選用神垕大件鈞瓷展品5件,鈞瓷藝人郗杰代表老藝人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落成典禮。

    1960年4月,神垕陶瓷技工學校成立,招收學生10余人,經費由河南省勞動廳撥給,歸禹縣勞動局領導。

    1960年5月,禹縣地方國營神垕瓷廠鈞瓷車間黨支部書記苗成洲出席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大會發給半自動步槍1支,子彈1 000發。

    1961年9月28日,地方國營禹縣神垕瓷廠改為地方國營禹縣瓷廠、禹縣神垕第一陶瓷生產合作社和禹縣神垕第二陶瓷生產合作社。

    1962年10月,禹縣恢復成立鈞瓷生產委員會,中共禹縣縣委書記袁益之等13人為委員,袁益之在神垕召開鈞瓷生產座談會,并決定由地方國營禹縣瓷廠和神垕陶瓷一社擔任鈞瓷生產任務,并對4名鈞瓷老藝人的工資進行調整。

    1963年8月18日,鈞瓷老藝人蘆廣東出席河南省手聯社第二次代表大會,并當選為主席團成員、省手聯社委員、全國手聯社代表。會上,蘆廣東作了題為“繼承和發揚祖國的鈞瓷藝術,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發言。

    1963年,地方國營禹縣瓷廠成立理化實驗室,對原材料、成品進行物理化學分析,以發展鈞瓷生產。

    1963年冬,地方國營禹縣瓷廠在禹縣方山區找到貧銅礦石,經化驗分析,適合鈞瓷配釉。

    1963年,中科院十年規劃中,把古代鈞瓷列為科研項目。

    1963年,中華全國合作總社楊宗安,省工業聯社李紹翰等兩次來神垕一社研究恢復宋代鈞瓷藝術風格,試制成功多種“窯變”鈞釉,并設計出近百種仿宋代鈞瓷造型。

    1964年3月,故宮博物院馮先銘、方國錦、葉喆民、杜乃松來河南,對臨汝、郟縣、禹縣作為時三周的考察,8月葉喆民在《文物》第8期發表《河南省禹縣古窯址之調查記略》。

    1964年8月,禹縣人民政府組織鈞瓷調查組由焦俊昌、王熙兆、謝相林、田松山四人組成調查組,在八卦垌發現宋鈞窯遺址和錢模,為研究鈞瓷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調查組共發現古鈞窯遺址110處,其中禹縣境內96處,郟縣、臨汝、登封14處。

    1964年,周總理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央派人來神垕挑選鈞瓷作為禮品向有關國家領導人贈送,選中的有國營瓷廠的7寸葫蘆,一社的盤龍葫蘆。

    1964年,河南省手聯社撥給一社試驗費3萬元,支持鈞瓷生產。

    1965年3月,河南省輕化工業廳在鄭州召開陶瓷美術工作會議,決定成立陶瓷美術協作組,神垕陶瓷有關廠家參加協作組。

    1965年8月,神垕工讀中學成立,學生半工半讀。

    1965年,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再次來神垕參觀鈞瓷,為鈞瓷廠題詞留念。

    1966年5月,法國巴黎舉辦中國工藝美術展覽。禹縣陶瓷一社鈞瓷展品參展,蓬皮杜總統和戴高樂將軍參觀展覽。

    1966年6月,河南省第一期陶瓷美術設計訓練班在神重開辦,學員24人,主要學習工藝理論、陶瓷造型設計、裝飾技法及美學基本知識。

    1966年7月,禹縣神垕第一陶瓷社改名為禹縣第一陶瓷廠,第二陶瓷社改名為第二陶瓷廠。

    1966年7月,禹縣“文化大革命”開始。“在破四舊立四新”極“左”口號下,神垕焚古書、毀古建,砸爛鈞瓷珍品成為紅衛兵的革命行動。伯靈翁廟屋頂鑲嵌的鈞瓷寶瓶被砸毀,有的鈞瓷匠師被列為“牛鬼蛇神”、技術權威被批斗。鈞瓷研究資料被查抄。

    1968年夏,阿爾巴尼亞商務參贊來神垕參觀訪問。

    19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禹州鈞瓷網 2007-09-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