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一個清晨,正陽縣委辦公室主任邵奉公、宣傳部長于曉征等人來到陡溝鎮陡溝村,看望木版年畫傳人李傳清。今年76歲高齡的李傳清,13歲跟隨父親學習木版雕刻及印刷年畫的技藝,是“德勝祥”木版年畫的第四代傳人。
據《正陽縣志》記載,正陽傳統木刻有木刻版畫和木雕兩類。民國初年,豫中禹縣鬧災荒,老藝人李德勝攜家眷逃荒到陡溝鎮,在這里開辦了“德勝祥門神店”,刻印木版年畫,深受群眾喜愛。“文化大革命”中,年畫被視為“四舊”,印刷工具及刻版多被銷毀。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這一傳統工藝才得以重放異彩。
雕版印刷最重要的是選材,要挑選質地堅硬的上等木材,如紫檀、楠木、花梨等,但在中原一帶,這些名貴木材不易取得。李傳清及他的先輩們就地取材,多方尋覓,終于找到了一種名叫棠李子樹的野生樹木作為替代。解放以前,這種野生樹木生長在淮河沿岸,幾百年樹齡的粗大樹木隨處可見。材料選好以后,還需烘干,并在常溫下長期存放,最后制成坯子,方可進行書畫雕刻。繪制版畫需要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擁有熟練的運筆功夫。在木板上作畫,還應具備以詩入畫、以文入畫、以人入畫的審美情趣和整體布局的巧妙構思。60多年的雕刻生涯練就了李傳清高超的刀功絕技。他揮刀入木三分,運刀揮灑自如,走刀吱吱有聲,捥、挑、掏、鑿如行云流水,真可謂寶刀不老。
李傳清說,“德勝祥”木版年畫的印刷十分講究:首先對環境、溫度、濕度有著嚴格的要求;其次還要選擇在通風、透光、朝陽的地點印刷。在印刷之前三天,按照傳統,必須沐浴焚香,參拜觀音菩薩,保持心靜氣和,方可進行印刷。
“德勝祥”木版年畫的顏色均是經過精心配制,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淮河岸邊的五色土,使顏料遇紙即干,絕不滲透模糊,更為傳奇的是他的四色套印,能出現十余種鮮艷亮麗的色彩,而這些渾然天成的色彩,完美地表現了畫面的整體美感和主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李傳清木版年畫的代表作品有:秦瓊、敬德、五子登科、三星福祿壽、麒麟送子、年年有余、二龍戲珠、雙魚歡連、梅蘭竹菊年畫、福祿禎祥等20多種。
今年1月,“德勝祥”木版年畫被駐馬店市政府確定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高萬寶【原標題:李傳清:木刻絕技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