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剃龍頭吃炒豆 二月二習俗依舊

2014/12/10 16:08:12 點擊數: 【字體:


    3月13日是農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春雷驚 龍抬頭

  傳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二月二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民間也流傳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民俗專家介紹,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二月二”龍抬頭之日,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叫“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吃面條、蒸糕,吃的最多的是炒豆和面棋子。
  
    吃炒豆 地豐收

  民諺有云:“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據說關于二月二吃炒豆有一段故事:相傳武則天稱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他傳諭東海龍王三年內不準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將龍王壓于泰山之下,并貼符子:“若想重登靈霄殿,金豆開花方可歸。”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龍王的遭遇,便托夢給人間說:“只須在二月二日這天,將黃豆炒開花即可!”于是人們便相約著在這一天炒黃豆,秉香祭拜天地。玉帝聞訊金豆開花了,只好將龍王釋放,于是龍王又抬起頭來耕云播雨,滋潤禾苗,造福農人。二月二 踏青春耕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農歷二月初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據了解,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二月二這一天我國民間習俗眾多,如剃頭、敬文昌神、祭祀、婦女不縫紉等。“從科學角度看,農歷二月初二是在"驚蟄"前后,此時節,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所以,古人把"二月二"又叫"春耕節""青龍節""踏青節""迎富日"”。王來華說。

    剃龍頭 求好運

  在民間,傳統說法是在整個正月里都不能剪發,因為“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因而老百姓都選擇在正月過后的二月二剪發。喻意理個龍頭,期待來年鰲頭獨占。

  其實所謂的“死舅”實為“思舊”或“思舅”的誤傳。泰山學院漢語言文學院民俗專家李建表示,正月不能理發在民間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清軍入關后漢人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朝的思念,意為“思舊”;有的說是一個理發匠貧窮買不起禮品,每年正月都為舅舅剃發,舅舅死后他很思念舅舅,民間就有了“剃發思舅”的說法。民俗文化一個主要特征是口耳相傳,在傳習過程中產生變異,會與原意相差甚遠,“死舅”沒有一點科學依據。

    穿龍尾 撒木灰

  民俗專家介紹,民間過二月二還有“穿龍尾”的習俗。要將曬干的麥秸剪成一厘米長的小段,將花布剪成小圓片,用線將麥秸和花布穿成長串,并且逐一間隔,然后飾以花布條做穗頭,就做成了“龍尾”,將穿好的龍尾給孩子們縫在衣服上,或戴在帽子后面,擺動起來像活脫脫的小龍。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農村二月二這天,家中的女主人要用草木燒成的灰圍著宅子的墻根撒一圈,一邊撒,一邊念叨“一把灰,兩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傳說這樣小孩子在墻根玩耍,就是有這些害蟲,也不會被傷到了。撒完灰,女主人還要把木灰鏟起來,在院子里用草木灰畫圈兒,然后在圈中心抓放一把五谷雜糧,蓋上谷草。民俗專家表示,灰圈代表糧囤子,圈中心的雜糧寓意是五谷豐登,蓋谷草則表示“糧囤尖上蓋谷草,家里米糧吃不了”。老百姓以撒灰的形式祈望豐收。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搜狐網(2013-03-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