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伊尹,世人多謂之感嘆。一嘆其在歷史上成就和威望,二嘆其有“家”難覓的感傷。自古以來,伊尹“家”在何處就成千古之謎。如今,開封杞縣,洛陽的伊川、嵩縣等地都有伊尹墓地,也都聲明為伊尹故里。
伊尹到底“家”在何處?大河網記者于9月4日分別采訪了開封杞縣、洛陽嵩縣和伊川縣,也為伊尹尋“家”理清了一些脈絡。
據史料記載,伊尹是商開國功臣,著名的政治家,烹飪學、中醫學、藥性學、絲織業創始人。伊尹還是中國美味飲食的開創者,歷代餐館、酒肆、食品、飯店、食府、調料等,都敬伊尹為圣人,史稱烹飪鼻祖。
開封杞縣:伊尹生于杞縣空桑村
開封杞縣伊尹研究會張俊昌說,關于伊尹生于河南杞縣空桑的記載很多很多。
據《河南杞縣伊氏家譜》記載:“今開伊氏家譜世系:一代,元圣名尹,又名摯,夏后皋八歲庚辰四月初八日生于空桑,夏后癸三十七歲己卯耕于有莘,……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年百三十歲,大霧三日。”
《呂氏春秋》記載:“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河南歷代名人史跡》第十九頁記載:“空桑城,在杞縣縣城西十三公里的西空桑村,舊名尹尹村,傳為伊尹出生地。”
《杞縣志·地理》第一百零一頁記載:“空桑城,伊尹生地,亦名伊尹村,即今縣城西十二公里的西空桑村。”
《河南通志》第九百三十三頁記載:“伊尹,名摯,夏末商初人,生于杞之空桑(今杞縣葛崗鄉西空桑村),別稱伊尹村。”
商王沃丁每逢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伊尹生日),都到空桑伊尹廟大祭,一連三年。為了永遠的紀念伊尹,并將伊尹出生的大空桑樹西側的村子賜名“空桑”,后來為了守護桑林,一部分人搬到了桑林的東邊居住了,仍叫“空桑”。到了明洪武年間,從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大槐樹移民點遷來的移民,在此定居,逐漸形成了一個村落。隔著桑林東西兩個空桑,后來人們便于分辨,就在西邊的空桑前加了個“西”字,在東邊的空桑前加個“東”字,便成了今天的“西空桑”和“東空桑”兩個村了,這就是“一里二空桑”的來歷,現在在杞縣葛崗鎮還有這兩個行政村。
伊尹廟
張俊昌說,空桑村自古就有伊尹大廟,古時占地面積五頃四,從商朝起始建至今,歷代建了又毀,毀了又建,有自然毀的,有人為毀的。
《中原儒學》第五十九頁記載:“此伊尹就出生在空桑……村東有伊尹廟遺址。”。
杞縣縣志辦主任高宏憲說,在宋朝宋真宗年間,真宗親自拜謁伊尹廟,并且有碑贊。《杞縣志》第十五頁記載:“大中祥符七年(1014),真宗皇帝東巡,歸至雍丘,蒞空桑伊尹廟,祀伊尹并立石,親作序銘”。
家譜
杞縣縣志辦主任高宏憲說,伊氏家譜中從伊尹到現在140代,一代也不少,第140代孫生活在開封縣與杞縣交接的一個叫伊莊的地方。
伊尹第一百四十代長門孫伊海譽先生,在杞縣空桑第四屆伊尹廟會開幕式上講道:“我先祖伊尹,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就出生于你們西空桑村。”
伊水
《呂氏春秋》中說,伊尹的母親居住在伊水上游的岸邊,這個伊水在哪里呢?據《河南通志》和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陳留縣志》都記載著:“伊水,縣東北二十里,環繞伊尹故里。”這里的伊水,就是現在的圈章河,古稱伊水。據《開封縣志》第三章第八十九頁《水文》記載:“圈章河,發源于開封縣杜良鄉大康寨村附近,至羅王鄉溝村入杞縣境的泥溝鄉,該河屬淤泥河支流,境內長19.4公里。”雖然它現在不起眼,在古代它可是一條有名的大河,叫伊水河,古屬陳留。河畔有一個村子,叫伊莊,仍有此村。
嵩縣:“伊尹祠”“尹姑冢”“元圣祠”
9月4日,就伊尹故里一事,記者和嵩縣有關部門人員進行了聯系。其中最大的證據就是紙坊鄉的“伊尹祠”以及飯坡鄉的“尹姑冢”。但也有人指出,嵩縣的“元圣祠”“伊尹祠”、“尹姑冢”是后人所立紀念物,不能作為伊尹生地的依據。
明宣德二年(1427年),禮部尚書胡瀅曾立有“題伊尹祠碑”。據清光緒(1875—1908)《嵩縣志》記述:“明知府陳宣記伊尹古圣人也,由商至今,庸人、孺子無不景仰而樂道之.嵩縣南有空桑澗,世傳為伊尹所生之地,歷代祠祀禮也。明尚書胡瀅即其地重建祠,明正統年間知縣何新重修。明弘治年間,知府陳宣重修。明崇禎年間,邑人屈動重修”。
嵩縣網友認為,洛陽嵩縣在古代炎帝時稱伊國(《通鑒前編》),唐虞時稱伊侯國和伊川。(《路史》)夏時稱豫州和伊闕。(《左傳》)夏末和商朝稱有莘之野國或空桑。(《古都國志》)
據光緒《嵩縣志》載“嵩縣為伊闕地,自夏以前,雜見他書者,如炎帝上世國于伊,即伊尹生地。伊祁,前編堯生于伊,故為伊祁氏,伊尹恐其后也。‘有莘之野'實生伊尹,今伊水南空桑澗。湯使所三至也。
伊川:伊河孕育了伊尹
翟智高是伊川縣研究伊尹的一名學者,他說,伊河,發源于欒川,在偃師匯入洛河,全流域均在洛陽境內,正是這條河孕育了伊尹,也成就了一段3600年的不老傳說。伊尹,這位奴隸出身的中國“第一名相”,因其官職而得名,因出生于伊水之濱而得姓。
《水經注.伊水》明確記載伊尹生地方位在“陸渾縣故城北……陸渾縣東……新城縣南”,其地正是古有莘氏部落和伊水、銀水交會地,也是伊尹命名的重要依據。
伊川平等鄉大莘店村西,有伊尹祠,祠中供奉牌位上書:“商開國右相有莘氏伊尹之尊位”;祠后有“有莘氏圣人(莘伯伊尹)墓。
伊尹故里今屬誰?
據了解,三個有莘國均有伊尹的遺跡,如伊尹墓、伊尹廟等。合陽原有伊尹墓,至今遺留著伊尹墓的殘碑,碑上書有“阿衡墓”字樣。
商丘伊尹墓在虞城縣西南22公里魏堌堆村北,墓地舊時占地數十畝,冢前有祠,內塑其像,歷代修葺。現冢高3米,周長46米,有清代墓碑兩塊,墓周有高大古柏183棵。開封杞縣也曾有伊尹墓。曹縣伊尹墓位于曹縣東南約20公里的大集鄉殷廟村西100米處,封土直徑6米,高4米,墓前有伊尹祠。此外,洛陽偃師、洛陽伊川,歷史上都有“伊尹墓”。
網友:伊尹故里成謎四原因
有網友稱,各地出現爭奪伊尹生地現象,原因無非有四。
其一,史書記載混亂;其二,古人就有為家鄉爭名人的動機,不惜牽強附會,甚至捕風捉影,或記錄地方志,或修建“遺址”;其三,受家鄉觀念影響,當代學者進一步“考證”,著書立說,將古代的附會論證成史實;其四,為了提高地方知名度,為了發展旅游,為了旅游的收益,進一步強拉硬拽,制造“古跡”。(記者 王書棟 宋向樂 許會增)【原標題:獨家調查:名相伊尹,家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