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史上
公元前237年,一個叫李斯的北漂族,在秦國驪邑的某家旅店里,正焦灼地構思著一份人力資源分析報告。
李斯,楚國窮小子,赤手空拳來咸陽發(fā)展,好不容易坐上長史位置,進入天下最大公司的高級管理層,年薪達一千石,卻一夕間被定性為“臥底”,轉(zhuǎn)眼掃地出門。還有一幫像他這樣的小子,也面臨同樣的處置。
這份報告不簡單,保全了李斯和“李斯們”的位置;成全了秦國的功業(yè)。它名為《諫逐客書》,千萬別以為靠幾個巧妙的比喻,幾個排比就能改變一家大公司的決策,解讀古典名著,過分強調(diào)文學元素是會誤事的,我們且模擬兩千多年前的人事氣氛,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分析這份報告。
報告書背景:嬴政遭受親情打擊 外來人才遭遇信任危機
公元前237年的秦國,正面臨針對外來人才的信任危機。這種危機的最高源頭,是當時22歲的秦王嬴政,而在嬴政的背后,是一大圈秦國的宗室大臣。
受鄭國事件牽連
此次信任危機的近期誘因是鄭國渠事件,弱小的韓為了分散秦國的軍事壓力,給秦國送來一個水利工程師——鄭國,企圖以興修水利的方式消耗大哥的能量,換取自己的安全空間。誰曾想這個詭計被識破了,因為這位外來水利工程師的緣由,導致整個秦國的外來人士都處于被懷疑的地步。
而其核心誘因是經(jīng)理人呂不韋的垮臺。呂不韋雖然混到了國相和仲父的地步,但在秦國宗室大臣的眼中,仍然是一個外籍人士,乃至是圈外人士,甚至嬴政也這么認為,他寫給呂不韋的一封信透露了這種排斥心態(tài):你老呂跟我嬴政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有什么資格做我的仲父——“君何親于秦,號稱仲父?”哎,有沒有血緣關系,兩千年以來人們都知道,就你嬴政不知道,或者說故意不知道。
總之,經(jīng)理人呂不韋的垮臺,導致信任危機波及到了整個外來員工圈子。當然,來自各大諸侯國的員工們,大家也要想開一點,就在那一年,嬴政這小子連自己的親生老娘都掃地出門,一輛破車趕到了雍這個地方,何況你們這些毫無關系的來自其他諸侯國的員工。老板粗魯趕人,夾雜著很濃的個人情緒。
而這次信任危機更遠的誘因,要追溯到兩百多年前的秦孝公時代,那時的優(yōu)秀經(jīng)理人商鞅也是因為不能取得秦宗室大臣的信任,盡管業(yè)績驕人,甚至將秦塑造為天下最強大的公司,也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所以,嬴政那句“君何親于秦”不是他一個人說出來的,而是兩百年以來的秦國宗室貴族集體說出來的。
李斯欲改變局面
連呂不韋都受到“何親于秦”的質(zhì)問,李斯就隔得更遠了,因此肯定處于被驅(qū)逐的地位。某一個晚上,在驪邑車站旁邊的一家小旅店里,已打好車票的李斯同學,想著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年薪一千石的待遇就這么打水漂了,他心里能不添堵嗎?于是思前想后,打了一份報告,想改變他自己的命運,也改變“李斯們”的命運。
報告書秘訣:
想要公司回心轉(zhuǎn)意 先滅掉公司的底氣
李斯沒有哀求公司看在他多年打拼的份上,保住他的飯碗,李斯的思維倒是往相反方向走:你們秦公司不是很牛嗎?對我這樣的杰出人才說開除就開除,我倒是要揭一揭你們的老底,看貴公司到底有多大能耐。
李斯說,貴公司最早的光輝業(yè)績是在秦穆公時代創(chuàng)下的,當時兼并了二十家諸侯公司,“并國二十”,確實牛啊。但這是貴公司的本土人才創(chuàng)造的嗎?非也。老板秦穆公手下有四大業(yè)務骨干:百里奚、蹇叔、丕豹和公孫支,不好意思,沒有一個是秦公司原產(chǎn)的。
李斯又說,貴公司真正強大起來是因為重用了戰(zhàn)國最佳經(jīng)理人商鞅,他讓貴公司一直保持天下第一強的地位——“至今治強”,商鞅是何方神圣?不好意思,他老人家是衛(wèi)國人,而且還是魏國的政治實習生。
對秦國一層層揭底
再說近的吧。貴公司運用“連橫”戰(zhàn)略,拆散了六大競爭對手的聯(lián)盟,這是公關經(jīng)理人張儀的功勞。張儀是哪里產(chǎn)的?不好意思,這哥們是魏國人。
說一說更近的,貴公司最近挫敗了穰侯等輩攫取公司最高權力的企圖,強化了貴公司的核心領導力,這是范雎的功勞。范雎是貴公司本土人才嗎?不好意思,范大哥是魏國人。
以上全是外籍員工的創(chuàng)意和點子,也全是外籍員工的執(zhí)行力所致,把他們排除掉,貴公司的業(yè)績幾乎是零。
李斯同學把秦公司在人力資源上的老底全部揭穿了,這還不夠,又進一步揭:貴公司最愛的奢侈品,例如昆山玉、隨侯珠、太何之劍和纖離寶馬,你們摸著良心問問,有哪一樣是貴公司產(chǎn)的?不好意思,沒一樣是貴公司原產(chǎn)的——“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
時裝音樂從齊鄭進口
說說你們的時裝和娛樂業(yè)吧。你們的潮男潮女最喜歡的時裝——“阿縞之衣”,都是從齊國東阿進口的。要說娛樂,你們就更沒面子了,貴公司的美女基本拿不出手(這說話有點過分,秦國應該不缺美女吧),還得從趙國輸入;流行音樂,得從鄭國引入,至于音樂,無非就是敲著壇壇罐罐,嗚嗚哇哇吼一陣——“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
李斯這份報告的高明之處在于,用了無情的排除法,從人力資源到奢侈品消費、時裝消費乃至娛樂業(yè),對秦國一層層地揭底,最后告訴秦國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貴公司要是沒有我們這些外來人才的打理,你們什么都不是。這比單純的哀求懇求有效多了。
當然,這話也說得太狠了,秦公司本土人才和物產(chǎn)乃至文化,應該沒有李斯說的那樣不堪,天下七國,各有各的長處,不過,將心比心,年薪一千石的待遇說沒就沒了,你說話的口氣能不狠嗎?而且,這份報告既然是要突出外來謀士的重要性,就得弱化本土的元素,這是李斯刻意為之。
一份人力資源報告,不是年終總結(jié),不能講究面面俱到,而為了達到戰(zhàn)略目的,要弱化某些因素,突出某些因素。
報告書外圍力量:
奇跡不是李斯一個人促成的
報告到了嬴政手里,引起重視,公司馬上派人去驪邑車站將李斯截了回來,讓其重新回到秦公司管理層,并委以重任,年薪翻了好幾番。
不過,李斯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當時的外來水利工程師鄭國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鄭國坦承了自己的間諜身份,然后做了一個投入產(chǎn)出的分析:修水渠確實會消耗貴公司的實力,但是修好之后,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卻遠遠超出消耗。
秦公司在權衡利弊后,決定修水渠,秦公司的實力也強大到了足以支撐和消化一項大型水利工程的程度。韓嚴重低估了秦投入巨大水利工程的能力。
李斯也是幫出來的
就在嬴政派人從驪邑車站截回李斯的那一年,也親自駕著馬車從雍接回了他的老娘——趙姬。
因為有謀士茅焦也是從吸收人才這個角度敲打了一下手執(zhí)長劍,口吐白沫的嬴政:你這樣過分,六國的人才誰還會給你效力?嬴政的非理性沖動,被及時喝止。
最后一項,李斯的報告書能暢通無阻地送到嬴政手里,離不開秦公司暢通無阻的意見反饋渠道。
公元前237年的秦,其人力資源結(jié)構正面臨一個危險的轉(zhuǎn)變,而這個轉(zhuǎn)變之所以被扭轉(zhuǎn),得感謝李斯的《諫逐客書》,而李斯得感謝水利工程師鄭國,得感謝謀士茅焦,得感謝秦國暢通的意見反映渠道,缺少任何一項都不行。
有時候,一項奇跡的發(fā)生,不一定是事件主人公一個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大家?guī)统鰜淼,秦帝國一代名相李斯也如此。(劉黎平?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