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干寶考(4)

2012/4/6 10:16:19 點擊數: 【字體:

  
    干寶由山陰令遷始安太守,始安郡晉屬廣州,治始安(今廣西桂林)。干寶在始安的情況,《晉書》卷九四《隱逸·翟湯傳》有這樣的記載:
  
    翟湯,字道深,尋陽人。……司徒王導辟,不就,隱于縣界南山。始安太守干寶與湯通家,遣船晌之,敕吏云:“翟公廉讓,卿致書訖,便委船還。”湯無人反致,乃貨易絹物,因寄還寶。寶本以為惠,而更煩之,益愧嘆焉。
  
    翟湯隱居尋陽,與干寶有通家之好[50],尋陽、始安相隔數千里,而干寶竟能夠遣船資助,可見當太守時經濟條件大為好轉。
  
    本傳云“王導請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據《晉書》卷六五《王導傳》及《明帝紀》,明帝即位,王導受遺詔輔政,太寧元年(323)四月遷司徒,二年平王敦,封始興郡公。《王導傳》載:“石季龍掠騎至歷陽,導請出討之。加大司馬、假黃鉞、中外諸軍事,置左右長史、司馬,給布萬匹。俄而賊退,解大司馬。復轉中外大都督,進位太傅,又拜丞相,依漢制罷司徒官以并之。”據《成帝紀》載:“(咸康元年)夏四月癸卯,石季龍寇歷陽,加司徒王導大司馬、假黃鉞、都督征討諸軍事,以御之。”是知王導于司徒府置左右長史是在咸康元年(335)四月,他請朝廷任命干寶為司徒右長史當在此時]。如此看來,干寶罷守始安是在咸康元年(335),時去咸和元年調補山陰令也是首尾十年。
  
    干寶在司徒府曾撰立司徒府屬僚官儀,《南齊書》卷一六《百官志》載:“司徒府領天下州郡名數戶口簿籍。……常置左右長史、左西曹掾屬、主簿、祭酒、令史以下。晉世王導為司徒,右長史干寶撰立官府職儀已具。”《隋書·經籍志》職官類著錄干寶《司徒儀》一卷,即此書。
  
    王導司徒府到咸康四年六月拜相時才罷,干寶遷官散騎常侍約在咸康一二年。《晉書·職官志》:“魏文帝黃初初,置散騎,合之于中常侍,同掌規諫,不典事,貂珰插右,騎而散從,至晉不改。……常為顯職。”散騎常侍“不典事”,無日常職守,所以常用作加官和兼官,或領其他職事。《北堂書鈔》卷五七引《晉中興書·太康孫錄》云:“干寶以散騎常侍領著作。”《冊府元龜》卷六○五《學校部·注釋一》亦云:“干寶為散騎常侍,領著作。”可見干寶當時是以散騎常侍而兼領著作郎[54],這是第二次出任大著作。
  
    干寶卒年,《建康實錄》有明文記載,卒于咸康二年(336)三月。由于《晉書》本傳不載,而《文選·晉紀論武帝革命》注引《晉中興書》也只是含混地說“遷散騎常侍,卒”,過去研究者只是推測卒年及生年,均不可靠,長期以來沒有發現《建康實錄》這條珍貴資料。
 
    干寶生年不詳,只能作些推測。前稱元康末至太安間(299-303)干寶在江淮,時已成人,如以元康末二十歲來計算,則至晚生于吳末帝孫皓天紀四年(晉太康元年,280)。再考本傳載:“寶父先有所寵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寶兄弟年小,不之審也。”干瑩仕吳為丹楊丞、立節都尉,當卒于吳,卒時干寶兄弟年幼,若以干瑩卒于吳亡之年,干寶時五歲來計算,則干寶生在天璽元年(276),卒時享年六十一歲。但這個估計恐怕還是比較保守的,生年還可以往前提一些時間]。
  
    干寶官終散騎常侍、著作郎,這是絕無疑義的。然唐初道宣《續高僧傳·慧因傳》稱“晉太常寶”,道宣《道宣律師感通錄》亦云:“余昔曾見太常晉于(干)寶撰《搜神錄》。”而釋法琳《破邪論》卷下云:“晉中書侍郎干寶撰《搜神錄》”。這里冒出太常和中書侍郎兩個官職。汪紹楹校注《搜神記》,所輯佚文中有“蘇韶”一條,輯自《道宣律師感通錄》,按云:“法琳《破邪論》亦謂‘晉中書侍郎干寶撰《搜神錄》’。……稱寶為‘太常’或‘中書侍郎’,則僧徒宣揚佛教之作,于此等處每肆意書之。甚或改標官位,以圖聳聆,不足據。”小南則以為《搜神記》原書可能就有“太常干寶撰”的字樣,《搜神記》完成于擔任太常期間[58]。按年輩早于道宣的法琳卻稱晉中書侍郎干寶,若照小南的推斷,《搜神記》又該是居官中書侍郎時成書的了。倒是小南的另一個猜測有一定道理,就是太常可能是干寶死后的贈官。據《宋書·百官志下》,散騎常侍和諸卿均為第三品,而太常為諸卿之一,依晉代贈官制度,散騎常侍卒贈太常并不違例[62]。從《續高僧傳·慧因傳》來看,道宣了解干寶世系,因此他稱作“太常干寶”應當予以充分注意,以之為干寶的卒后贈官是目前可以做出的最合理的解釋,自然“太常干寶”絕對不是《搜神記》的題署,只是道宣自己的稱謂而已。至于法琳說的“中書侍郎”,絕對不能成為干寶的贈官,因為中書侍郎是第五品。如果法琳記載可靠,那么中書侍郎只能是生前某時所任官。干寶仕歷長達二十五年,本傳記其官政可能有遺。不過太常、中書侍郎以及尚書郎目前還難以比較確定地排人干寶的仕宦經歷中,都是疑點,這個問題尚待發現佐證資料,也只能存疑而已。
  
    干寶著述頗豐,據《晉書》本傳、《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冊府元龜》卷六○五《學校部·注釋一》及卷八五四《總錄部·立言》著錄,凡二十二種,經史子集都涉及到了,非常廣泛,可惜全部散佚,今存者全系輯本。其中最重要的是《晉紀》二十卷[63]和《搜神記》三十卷。
  
    《搜神記》著作過程考
  
    干寶《晉紀》當時被譽為“良史”,后人還曾為其書作注。但《晉書》本傳于《晉紀》置詞遠不及《搜神記》為多,這似乎反映出干寶《搜神記》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更重。而實際情況也是這樣,干寶的名字更多地和《搜神記》聯系在一起,人們更多是從《搜神記》得知干寶的。何法盛曾羨慕干寶撰《晉紀》,說干寶“賴有著述,流聲于后”,其實“流聲于后”的主要是《搜神記》。
  
   《搜神記》作于何時,史無明文,但可推斷出來。前引《晉書》本傳和《建康實錄》等書均載有作書緣由。又《世說·排調篇》注引《孔氏志怪》:
  
    寶父有嬖人,寶母至妒,葬寶父時,因推著藏中。經十年而母喪,開墓,其婢伏棺上。就視,猶暖,漸有氣息。輿還家,終日而蘇,說寶父常致飲食,與之接寢,恩情如生。家中吉兇輒語之,校之悉驗。平復數年后方卒。寶因作《搜神記》,中云“有所感起”是也。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民俗學網 2009-09 作者:李劍國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