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8日),記者有幸來到楊玘屯村,一進村就被各式各樣的泥塑吸引住了。這兒的泥娃娃面容親和、憨態可掬、略貌取神,透著濃郁的中原鄉土氣息。再看小燕、咕咕(斑鳩),有的昂首鳴叫,有的展翅欲飛,造型生動,極有靈氣,滿身彩繪的花卉和裝飾紋,色塊鮮明,光彩奪目,洋溢著輕松和歡樂的氣息。
浚縣楊玘屯村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呢沽沽”的集中產地,素有“泥玩具之鄉”、“泥塑第一村”之稱,被民俗學專家稱為研究歷史的活化石,是典型的地域文化,2006年,泥咕咕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產保護名錄。
浚縣泥塑發展至今,已分化出各具特色的三大流派:以王藍田為代表的泥咕咕派;以“泥猴張”張希和為代表的泥猴派;以宋學海、宋慶春為代表的泥玩派。
浚縣政府對泥塑藝術的保護傳承、發展壯大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泥塑藝術研究會”,組建了楊玘屯泥塑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加農戶運作模式。楊紀屯泥塑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年產泥塑產品80余萬件,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
2007年,公司規劃建設了泥塑原生態村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泥塑博物館、泥塑藝術培訓學校、生產車間、藝術燒制窯、生態園區等,總投資147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發展泥塑作坊200個,帶動就業5000人,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300萬元。【原標題:浚縣楊玘屯泥塑迷倒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