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諸葛亮與魏延關系新論

2013/7/4 11:36:49 點擊數: 【字體:


    《三國演義》將蜀漢大將魏延描述成一個心懷篡逆的不義之徒,最后還是中諸葛亮之計死于馬岱刀下——歷史自然不是如此。近幾年來,關于為魏延這位蜀國名將翻案的評論越來越多,各種觀點莫衷一是。這些拔高魏延、貶低諸葛亮的分析和評論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因為魏延確實是有勇有謀的大將,諸葛亮在北伐后期確實沒有重用魏延,這都是事實。那么,諸葛亮是不是始終不重用魏延?諸葛亮是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還是另有原因?我認為:現有的分析和評論都是未得要領的;因為在諸葛亮與魏延關系中,魏延是一直受到諸葛亮的器重的;至于諸葛亮沒有采用“子午谷奇謀”和在對身后人事的安排中冷落有勇有謀但是又孤傲的魏延,不是沒有原因的,是一個政治家為國家穩定而被迫作出的無奈的選擇。本文特對此進行一些分析。

    魏延確實是有勇有謀的大將

    據《三國志·蜀書·魏延傳》的記載: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進擊張魯,魏延以部曲投奔劉備。之后,他隨劉備入蜀,因為驍勇善戰,多有戰功,所以被提拔為牙門將軍,深受劉備信任。

    劉備進位漢中王,政治軍事中心將要遷到成都,這時候,需要一位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軍事重鎮——漢中(今陜西漢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必定是張飛,張飛也以為必定是自己。劉備卻拔魏延為都督,總督漢中,封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時一軍“盡驚”[1]。

    為什么“盡驚”?因為漢中作為蜀國的前進基地、魏蜀兩軍的緩沖地帶,它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占據漢中進可北爭關隴,退能南蔽巴蜀。這一點,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楊洪這樣對諸葛亮說:“漢中則益中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2]蜀將黃權也說:“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3]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里表達得更為詳盡:“漢中府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形勢最重。”[4]

    劉備將漢中交給當時名氣并不大的魏延。為提高魏延的聲望,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5]劉備非常稱贊,眾人都認為他的回答很有氣勢。

    魏延鎮守漢中的時期,正是蜀漢政權岌岌可危之時。建安二十四年(208年)下半年,劉備的荊州三郡被孫權奪去,關羽也被東吳殺害。劉備怒不可遏,在稱帝后不久,就傾全國力量東征孫權,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這一敗,導致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內部引起騷動和反叛,曹魏隨時有可能進攻漢中。漢中是蜀漢的重要屏障,正是由于魏延治軍有方,守衛得當,才使得曹魏不敢窺視漢中。

    在魏延“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6]的苦苦經營下,漢中成為一個強大的、可以獨立作戰的前進基地。漢中一旦陷落,蜀漢必將不保。在魏延死后,王平等人在漢中沿用魏延的鎮守方針,成功地擊退過曹魏軍的進攻。而蔣琬放棄漢中,南撤到涪縣后,造成的最大問題就是蜀漢面對前線的突發事件反應時間大大增加。再以后是姜維雖然不斷出擊,也是因為基地太遠,糧草供應困難,所以難有成效。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經進獻過“子午谷奇謀”:當時魏國派駐邊防的安西將軍夏侯楙乃曹操女婿,“怯而無謀”,因著與魏文帝曹丕的關系才獲得這荷守一方重鎮的職位。魏延看準此一機緣,遂請求諸葛亮分撥給他一萬軍隊出子午谷,直接攻取長安;諸葛亮自領兵出祁山攻雍州,這樣“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7]許多人認為,魏延的計劃雖然冒險,但成功的可能極大;蜀漢面臨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使不能一舉統一中國,至少有望將雍州并入蜀地。考慮到后來蜀漢滅于魏國之手,乃是由于魏國大將鄧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險”戰略,諸葛亮對魏延提議的否決,尤其讓同情魏延的人們深感遺憾。

    在分析諸葛亮與魏延關系的時候,有一點是許多論者都不應該忽略的,那就是:倘若沒有關羽失荊州,沒有劉備夷陵慘敗,讓蜀漢元氣大傷,那么蜀漢“興復漢室”的北伐就應該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規劃的開疆拓土的兩路出擊,而不是后來諸葛亮因為實力不足只能穩扎穩打,逐步推進的方略;如果是大刀闊斧的進攻,像魏延這樣有勇有謀的大將是能夠發揮出特長也可以建立更為輝煌的業績的。可惜,歷史沒有給魏延這樣的機會。在諸葛亮不得不“穩妥”進行的北伐中,有勇有謀的魏延確實有難以施展能力的困惑。

    諸葛亮在北伐期間對魏延是器重的

    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后,一直是坐鎮后方,負責糧草供應,因此與在前方作戰的魏延并無關系。直到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率軍進駐漢中,才與魏延有了真實的接觸。認真說起來,諸葛亮并沒有對魏延有看法,也沒有棄之不用;恰恰相反,他對魏延是很器重的。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記載:“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建興八年(230年),在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中,魏延受命率偏師西入羌中,魏后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魏延在陽溪大戰。魏延大破郭淮、費瑤等,于是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等等。可見魏延的官職在蜀國還是很高的,而且都是“開府治事”后的諸葛亮親手提拔的。

    南鄭侯,這是蜀漢侯爵中的最高級別,相當于縣侯,系東漢侯爵制度中的最高級別。魏延受封之時正是諸葛亮當政時期;雖說諸葛亮不會根據私人好惡來代替國家用人政策,但也可據此初步斷定諸葛亮對魏延還是器重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三郡叛魏”,形勢大好。曹魏舉國震驚,忙派兵抵御。諸葛亮沒有采納“論者皆言”以魏延、吳壹去據守蜀漢咽喉之地——街亭“為宜”,卻“違眾拔謖”,即讓“言過其實,不可大用”[8]的馬謖統領諸軍與魏國名將張郃交戰,自己也不親臨前線指揮,結果遭致街亭大敗,使蜀漢失去了唯一的大好時機。

    這次北伐沒有重用魏延,說不上是有意冷落。諸葛亮確實是看錯了人,所以他才“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9]他不但承擔了失敗的責任,而且把自己的錯誤公開宣露,以便接受大家的監督,記取教訓。

    關于魏延進獻“子午谷奇謀”之事,因為沒有歷史實踐,說它成功或失敗均都是分析,所以不宜夸大它的作用。魏延在當時的職務中,有一條便是“丞相司馬”。從兩漢以來的官制可以知道,“司馬”是專管軍事的。魏延身為丞相司馬,相當于諸葛亮北伐軍的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文史雜志》2012年第6期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