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諸葛亮對魏延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史書記載,魏延得知諸葛亮死訊后,關心的不是退軍而是繼續北伐。他對費祎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20]不久,魏延即起兵與楊儀作戰,最后軍敗身亡。魏延最后的敗死有很大的必然性。他雖然智勇雙全,但缺乏大局觀念,而且性情高傲,經常以勢凌人;因為他與楊儀的私仇,忘記了敵軍大軍壓境的危險,更忘記了諸葛亮新逝、整個蜀漢的悲痛之情。在這時發動與楊儀的爭斗,就會在無形之中將自己推上軍心和民心的對立面,也就無疑將自己推上了死路。
所以,諸葛亮與魏延關系需要客觀評價:諸葛亮對魏延是器重的,是在諸葛亮的戰略框架下讓他充分發揮了作用的;而之所以沒有采用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和在臨終時“拋棄”魏延,也是有原因的。嚴格說起來,諸葛亮確實不能將他身后的蜀漢軍國大權交給魏延;盡管他有勇有謀又資歷老,然而他自身要命的缺點,使其難以堪當統帥大任。作者:李殿元【原標題:諸葛亮與魏延關系新論】
注釋:
[1][5][12][16][17][20]《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2]《三國志·蜀書·楊洪傳》。
[3]《三國志·蜀書·黃權傳》。
[4]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
[6]《三國志·蜀書·姜維傳》。
[7][10]《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注引《魏略》。
[8]《三國志·蜀書·馬良傳》。
[9][13][15]《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11]《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14]《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晉漢春秋》。
[18]《三國志·蜀書·費祎傳》
[19]《三國志·蜀書·董允傳》注引《襄陽記》。
作者: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紹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