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重新評價諸葛亮歷史學說的含義

2013/7/4 14:41:29 點擊數: 【字體:

 
    2005年,我把對諸葛亮顛覆性的歷史評價發表在網上,與網友進行了較長時間討論后,2006年將討論情況編輯成書出版。同年,《綿陽晚報》記者徐玉林對我做了采訪。12月,《文摘報》將采訪的主要觀點做了摘編,刊發為《諸葛亮:破壞國家統一的罪魁?》,內容如下:

  “公元207年,曹操討烏桓取得勝利,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后,國家面臨著統一的大好形勢。諸葛亮這個時候在‘隆中’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阻礙了中國的統一進程。而分裂使得戰爭更加頻繁,人民繼續生靈涂炭。東漢末年,全國人口5600萬,三國結束時只剩下767萬。諸葛亮之所以變成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形象,追根溯源在于皇權的神圣不可侵犯。”

  上文中,“國家面臨著統一的大好形勢”這個表述,是我評價“隆中對”提出時間不當,否定“隆中對”,重新評價諸葛亮一生歷史功過的靈魂。有的評家把我評價諸葛亮歷史作用的這個核心觀點,稱為“即統學說”。現在,我就把這個前人從所未有的“即統學說”所包含的含義,以及諸葛亮歷史形象嬗變的原因,進一步地予以闡述。

  一.三種統一方案中盡快實現統一的方案是唯一正確的方案

  公元207年,國家如何走向統一,結束自189年董卓擾亂以來大規模的內戰方案有三個。一個是南方江東孫權集團的統一方案(江東在秦漢以后,本意是指江蘇省南部太湖流域。三國時稱孫吳統治下的全部地區為江東)。這個方案是公元200年魯肅向孫權提出來的,內容是:立足江東,相機行事,利用北方還在戰亂的機會,向西發展,先消滅荊州(湖北湖南)江夏郡(湖北省新洲縣,基地在湖北省武漢市金口鎮)的黃祖,進攻長江中游的荊州牧劉表,一直將勢力發展到長江上游的益州(四川重慶及云南貴州部分地區)后稱帝,再與北方的軍事集團爭奪天下,這個方案歷史上稱為《榻上策》,非常有名(因孫權把自己的座榻與魯肅的座榻合并在一起,與魯肅邊秘密地談話邊飲酒而得名)。第二個方案是諸葛亮于207年在襄陽隆中(湖北省襄樊市西十公里)向劉備提出來的。內容是先奪取荊州(湖北湖南),再奪取益州(四川重慶及云南貴州一部分),和睦好西邊的少數民族、安撫好南邊的少數民族,聯合好孫權的力量,處理好內部事務,待到天下形勢發生變化,就分兩路出兵攻占北方。這個統一方案是個殘缺的統一方案,對于如何奪取孫權集團占領的揚州(安徽淮河及江蘇長江以南和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及交州(廣東廣西)沒有涉及。如果歷史果真按這個方案順利發展,待到劉備集團消滅了北方軍事集團后,與江東孫權集團之間就會面臨爭奪天下的戰爭。但有的史學家習慣上還是把《隆中對》這個方案概括為“先三分后一統”,或“先三分后北伐”,承認它是一個有著“統一”志向的方案。第三個方案是立即實現全國統一,立即結束全國內戰的方案。漢朝時全國分為十三個州,九個州地理范圍主要在北方,四個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地理范圍主要在南方。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漢朝末年,長江南北的生產力水平差別是很大的,甚至淮河南北的生產力水平差別都是很大的。北方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它先進的生產力水平和先進的文化,是逐步向南邊輻射的。漢朝時代,國家的南北方大致以秦嶺淮河為界。當時的北方,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重心,南方則地廣人稀,生產力水平和文化發展都需要依靠北方的帶動,所以,那時的爭奪天下,爭奪政權,主要也就是爭奪北方,所謂中原逐鹿,鹿死誰手就是這個意思。南方經濟、文化的大發展,逐步跟上并超過北方,是唐以后的事。190年漢天下內戰爆發以后,曹操經過17年與北方群雄的戰爭,于206年基本上統一了國家北方。207年北討烏桓(河北省北部)取得勝利后,解除了邊疆少數民族南下的威脅。這個時候,開始以絕對優勢的政治實力、軍事實力、經濟實力、人才實力,積極地準備消滅南方荊州(湖北湖南)劉表和江東孫權兩個敵對勢力。這樣一來,207年國家就出現了三個統一方案。在這三個統一方案中,北方的統一方案,能夠盡快實現國家統一,結束戰爭,無疑是唯一正確的方案。孫權集團的統一方案,200年提出時是不能否定的。因為200年時,北方尚未統一,雖然曹操在這一年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但北方,基本上還是以黃河為界,在其南、北仍然存在曹、袁兩大軍事集團,只是黃河以北的軍事集團明顯地弱了。黃河以北的袁氏軍事集團存在于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青州(山東省北部)、幽州(河北省北部)、并州(山西省中部),北方能不能盡快統一,還不能預料,這個時間,孫權集團提出自己的統一主張,在時間概念上沒有錯。但到了207年,統一形勢已經明朗了,孫權集團的范圍經過幾年努力,也沒有向西取得進展,基本上和劉表集團處于戰爭的僵持狀態,這時再堅持魯肅200年的主張走下去,就有問題了。孫權集團當時僅占據揚州的主要地區,還在為與劉表爭奪荊州的江夏郡(湖北省武漢市金口鎮)進行激烈的戰爭,要消滅荊州(湖北湖南)牧劉表,一直把勢力向西發展到益州(四川重慶及云南貴州部分地區),消滅掉益州牧劉璋(“牧”是一個州最高軍事及行政長官的稱呼),即使能夠做到,戰爭也還會曠日持久數年。劉備集團當時還寄于劉表籬下,僅有幾千人馬,在新野(河南省新野縣)為劉表鎮守北大門,要實現消滅荊州牧劉表,再消滅益州牧劉璋,戰爭也會曠日持久數年,所以,孫劉兩家的統一方案,在當時都無疑是錯誤的方案。拋開成王敗寇的陳腐觀點,按照《隆中對》的方案發展下去,假設諸葛亮活上一百歲,280年統一全國的不是受魏禪而來的西晉朝廷,而是諸葛亮(諸葛亮出生于181年,280年他該一百歲了),這種統一較之于207年以后不久的統一,也是落后的,對諸葛亮其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也是應當重新做歷史評價的。再有,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要想與北方決一雌雄,在戰略計劃上都是要奪取荊州(湖北湖南),兩個集團之間也面臨著爭奪荊州的嚴重矛盾。只有曹操盡快實現國家統一,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南方孫權和二劉(劉備、劉表集團)之間內戰的問題。這是在207年國家統一的大好形勢經過多年內戰出現后,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不合時宜的第一個理由,或者說是“即統學說”所包含的第一層含義。

  二、北方政權是戰爭廢墟中建立起的進步政權

  曹操,出生于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公元190年天下大亂,內戰爆發以后,開始了與天下群雄爭奪北方天下,重新安定北方天下的戰爭。討伐過董卓,擊敗過黃巾軍,在201年前與袁術、陶謙、呂布、張繡、袁紹、劉備集團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204年、205年、206年,消滅了袁尚、袁譚、袁熙、高干四個在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青州(山東省北部)、幽州(河北省北部)、并州(山西省中部)的軍事集團,國家北方于206年,經過17年內戰后,基本上得到了統一。

  曹操在公元207年前的國家統一戰爭中做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196年,把漢天子劉協從董卓余部殘忍的控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求是理論網 2013年05月22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