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 寫作這件事
A關鍵詞:硬著陸
到上海參加“紅學”年會,是最年輕的會員,自告奮勇寫康熙。
我進入歷史寫作這個領域,要感謝馮其庸老先生。
我二十三歲參軍,軍隊十一年,三十四歲回到地方,只是高中文憑,但讀書水平很高。
我當時和任何一個編輯沒有杯水之交,真是“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張空拳于戰文之場”。我有能力,但是,沒有舞臺。
有些人是軟著陸,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一路鮮花。有些人是硬著陸,不帶降落傘跳下去。我就是硬著陸。
那時候,《紅樓夢》是我的摯愛,我一直給《紅樓夢學刊》投稿,但一年沒有回音。后來看到學刊上常務編委第一個名字是馮其庸,就直接把文章寄給他,寫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我再寄一遍看看,如果我不是這個料,我就放棄寫作,如果我還有一點可取,我就在這方面繼續努力。
很快,馮其庸先生就給我回信,說,可以看出煉字煉句的功夫,已經向刊物推薦,希望繼續努力,早日見面。
1982年夏秋之交,我到上海參加“紅學”年會,我是最年輕的會員。我當時不認識馮其庸,他是會長,主席臺上坐,我是會員,坐在臺下。散會后,我去找他,說,先生,我就是凌解放。馮其庸先生說,你的文章我讀過了,寫得很好。后來他給我很多鼓勵,說我的文字素養很好,可以在文學領域有一番作為。
在這次會議上,有人說康熙是個很值得寫的帝王,我就自告奮勇說我來寫。
B關鍵詞:馮其庸
到了一定時機,貴人就會出現。馮其庸先生是我的貴人。
讀了大量的清史筆記,大致夠用了。1985年開始寫作,5月,馮其庸坐長途汽車從洛陽過來看我。問我最近怎么沒寫文章?我說, 我寫《搜紅記》寫了十幾萬字,寫《紅樓夢》的內容寫了十幾萬字,《康熙大帝》寫了十幾萬字。
他說,《搜紅記》你再寫也寫不過鄧拓吳晗廖沫沙;《紅樓夢》的東西我都讀過了。你把《康熙大帝》拿來我看看。我回去連夜抄了10頁,第二天拿去,馮先生一看,桌子一拍,大叫一聲,哎呀,這就是你的前途,其他什么都別寫了,三本不行,你要寫四本。出版社我來給你找。
河南出版社知道這個事,社長親自來,帶了一個責編,在南陽住了三天,考我。兩個人坐在桌子后面,我在他們對面,問我各種問題,關于清朝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人文、民俗各種問題。三天,他們問窮了,我也答窮了。社長當場拍板,這個書不要怕改,我們給你出。
《康熙大帝》當年除夕寫完,34萬字,還抄寫了一遍,1986年,我41歲的時候,書出版了。
從紅學到《康熙大帝》,兩級跳成功實現硬著陸。首先,我很努力,加上時機好,再加上貴人相助。貴人就是能夠幫助你渡過難關的人。到了一定時機,貴人就會出現。馮其庸先生就是我的貴人,我的恩公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