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 世界觀
A關鍵詞:歷史觀
不能要求人家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對,只要做對一件就肯定。
我的歷史觀和別人不一樣。
過去講以階級斗爭為綱,塑造的英雄人物是貧下中農,地主富農就是壞蛋,這是一個固定模式,以這種理論,說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不是英雄人物創的,也不是不對,但有問題。真理標準的討論開拓了我的思維,觀察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我總結了三個“凡是”:
一,凡是在歷史上對國家的統一、民族團結作出貢獻的人或者事;二,凡是當時生產力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的改善作過貢獻的人或者事;三,凡是在科學技術、教育、文化、發明創造等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和事。
這三個條件,只要具備一個人我就予以肯定和歌頌,反之,我則批判,反對,鞭撻。
以這樣幾條標準觀察歷史人物和事件,蔡倫是太監,他發明了紙張;鄭和是太監,他下了西洋;黃道婆是道士,早先是個平民……
不能要求人家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對,只要做對一件就肯定,這是我總結出來的,更接近社會本質。
B關鍵詞:盜版
想讀書,有罪嗎?沒有錢,有罪嗎?無罪的人想做無罪的事,何罪之有啊?
對盜版問題,我感情復雜。它損傷了國家利益,損傷了出版社的利益,也損傷了作家的利益。但有善的一面,讓窮人得到了好處,
一套《二月河文集》,便宜一點的300多元,貴一點賣500多元,更貴的豪華版賣700多元。務工青年、低收入人群買不起,只好去買盜版。
想讀書,有罪嗎?沒有錢,有罪嗎?無罪的人想做無罪的事,何罪之有啊?看到這個,我心里面就痛苦、難受。
我們的社會首先要讓窮人讀得起書。現在是想讀書的人沒有錢,有錢的人不想讀書。我提出免稅,國家要給作家免稅,作家要給出版社讓利,出版社要給讀者讓利。
我們對社會的認知,除了意識形態,還有一個本身的社會形態,你目光注視什么地方,你的品相就在什么地方,如果你只是盯著錢,那不行。
讓沒錢的人,讓可憐的人有一個屬于他們的精神家園,這是一件很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