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吳海民:都市報紙戰國時代(3)

2013/7/9 14:44:03 點擊數: 【字體:

到新加坡參加亞洲出版會議,國外的報業同行目前普遍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報紙如何爭奪年輕人”,這反映出發達國家的報紙現在有一種危機感,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遠離了平面媒體、遠離了報紙,而被網絡等其他傳媒所吸引,中國的報紙也會在不遠的未來感受到這樣一種危機。

    [撞那那扇門]:據說今晚報又要出現在北京街頭、其80年代的副刊很是讓我懷念,請問,在吳總看來,哪一版塊是京華時報的強項?哪些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的?

    [吳海民]:我認為京華時報有許多版塊都有特色,是我們的強項。但是,我們產品創新和質量提升的任務還沒有完成。要想成為一張真正成熟的日報,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比如說,我們的時政新聞如何突破?我們的消費資訊如何整合?整個報紙的文化韻味如何增厚?我們本報的社論何時能夠推出等等,都是需要研究的課題。
  
    當然,更重要的是日常版面和突發事件如何做得更精、更好。做成一件產品不容易,做好一張報紙尤其難,報紙與其他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都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內容每天必須全面更新,形式每天必須相應變化。在堅守正確的導向、新聞理念和產品定位的基礎之上,每天都要出現新的面貌,給人新的啟迪,求新、求變而又萬變不離其中。我曾經有一個比喻,做報紙很有一點像“千手觀音”的樣子,她是心懷大眾的、她是信仰崇高的、是立場堅定的,但是,又有一千只手臂,揮向四周感受方方面面的變化,作出千姿百態的反應。

    [網友帖文代轉]:都市報仍然是投資熱點,其成功的勝算有多大?

    [吳海民]:確實都市報是業外資金進入傳媒的一個熱點。前幾年有一個說法,說傳媒是最后一個暴利的行業,在這么一個觀點的指引下,許多投資者看重媒體、看重報紙、尤其是看重了都市報。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這些年里投資成功的報紙究竟有幾家呢?可以說,寥若晨星。投資失敗的報紙有多少呢?可以說數不勝數。我看到一個資料,說在2000年投資新的平面媒體的業外資金有2億元,也有的專家認為實際上遠遠要超過這個數字,是它的幾倍。這幾年走過來,投入報紙和刊物的業外資金不會下于20億元了吧,但很可惜,許多報紙并沒有在資本的支持下打開市場,許多投資最后打了水漂,血本無歸。所以,我在這里想對一些投資者做一個提醒,辦一張報紙沒有那么簡單,不要以為有錢就有了一切。

    [我不愛說話]:請問,京華面對殘酷的競爭有什么新的點子?比如和網絡合作,有沒有考慮過?

    [吳海民]:我們和網絡的合作一直在進行。京華時報創刊的時候曾經做了一個決策,在創刊當天開通我們自己的京華網,到現在這個網運營已經有三年多了,已經擁有了很多的網友,他們從上面及時得到了京華時報各種信息。同時,我們和一些大的網站,包括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都有經常性的合作,我們一直在探討進行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云中漫步12天]:京華時報現在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吳海民]:我認為京華時報面臨的困難和各個都市報是同樣的。一方面要能夠應對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另一方面,如何加強自身的建設,使報社有一種持久的發展動力。我認為,目前都市報在自身建設上,普遍存在著三大問題,這也是企業建設的三個根本性的問題。第一,如何有一個更好的戰略選擇;第二,如何做出科學的制度安排;第三,如何塑造更好的企業文化。這三個問題,對都市類報紙來說,目前都非常突出。京華時報在這三個問題上有我們自己的思考,這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關于戰略選擇,根本的問題是要堅持發展。在一個激烈競爭的市場上,任何停滯不前都意味著將會慘遭淘汰。我們沒有退路,只能堅持發展。在這方面要進行鍥而不舍的奮斗,咬定青山,勵精圖治。
  
    關于企業制度安排,就是要按照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遵循報業產業的規律,改善報社和公司的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京華時報創刊時的制度安排,應該說走在了同行的前面,我們勇敢地走出了這樣幾步:第一步,將京華時報社注冊成了企業法人;第二步,組建了有限責任公司,實現投資主體的二元結構;第三步,對發行和廣告等經營性業務實行了公司化經營;第四步,在過渡性的雙軌制中,通過一些可行的辦法加強了一體化決策和管理。正因為如此,京華時報曾經成為媒體制度創新的一個先行者。盡管,這是一些還很不到位的企業制度創新,但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中國文化產業體制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媒體改革試點單位大膽突破的今天,我們發現,我們有些落后了。京華時報還留有一條事業單位的尾巴,還與公司的結構形成了兩張皮,這是京華時報發展的一個瓶頸,許多問題和矛盾的發生都可以從制度上的缺陷中找到根源。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制度的創新問題,就會出現體制回歸,就會失去創業激情。從百年京華的大業來考量,必須推動制度的不斷創新。包括適時的對公司股權結構進行改造,真正形成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從根本制度上保障一體化的運作,并且建立規范的長期激勵制度。
  
    關于企業文化,對京華時報以及所有創新的媒體來說,這都是一個全新課題,這是因為,從傳統媒體到創新媒體的轉型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不僅包含了對傳統運行機制的否定,也包括了對原有的組織文化和價值理念的否定,這種變革一定要帶來企業文化的重塑。而重塑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談何容易。像京華時報這樣另起爐灶的創新媒體,沒有自己沿襲下來的傳統,也沒有組織文化上的歷史積淀,要想重新形成一套全新的企業文化體系,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既然我們現在已經認識到、懂得了它的意義,就應該下功夫去塑造。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進行扎扎實實的工作,需要通過水滴石穿的功夫進行培育。我們的理想是使京華時報成為一個有著企業文化這種靈魂的企業,有靈魂的企業才大有希望。

    [吳海民]:由于時間關系大家的問題不能一一回答,我們以后可能還有別的機會再進行交流。對今天回答當中一些不當、不準確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主持人]:訪談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參與。【原標題:吳海民:都市報紙戰國時代】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2004年9月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