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云飛揚——讀蔡云川散文集《云來云去》(2)
2013/7/11 17:04:2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了自己內心的聲音,他想到“法律是什么?千年文明史,有千種不同的回答。但時代的足音在告訴人們,法律是和諧的象征。是天人關系,人我關系,自我身心關系的和諧。其中自我身心的和諧是指人外在的行為與內在心理之間的關系,也是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系。我們的社會只有人人身心達到了和諧,才能真正減少犯罪,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很多的人走過嘆息橋,他們沒有產生什么概念,云川走過了,卻有了一個關于法律、關于社會、關于和諧的深層思考,這就使文章有了厚度,也使威尼斯的嘆息橋因一個東方人的到來而多了一層意義。話題到這里該結束了,作者卻又從文化的層面上談到:西方藝術家在通往死亡之路的嘆息橋邊,演繹出的是浪漫與唯美的《情定威尼斯》,但是中國的電影卻總是在生養自己的黃土地上揭示國人的丑陋和自家祖宗的短處。如何的利用文化、利用歷史,而產生的藝術要給人何樣的感染與啟迪,這是嘆息橋上的又一聲嘆息和另一層思索。
《去成都品茶》,云川寫出成都的茶文化現象及人們對茶的熱愛,引出了茶仙的故里和故里人的自豪。“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玉川是濟源的舊稱,玉川子是中國茶仙盧仝的自號,盧仝在日本被尊為日本茶道的始祖。讓云川感嘆的是,茶仙故里的茶文化,實在是不能同舊日相比,現在“連一家像樣的茶館都沒有的。就連紀念茶仙的‘盧仝茶社’也羞怯地躲進九里溝。以至日本友人來拜謁盧仝時,唏噓不已。”想到現在正在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川的心里就有了太多的遺憾,他在這篇文章的最后慨嘆:“一座城市如果不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它注定要成為一個“毫無過去”的,“失憶”的城市。一座城市的精、氣、神,不僅要有漂亮的廣場,干凈的街道,還要有厚重的文化才會顯得更加燦爛,迷人。”
云川對待問題的冷靜與理性,是他長期鑄煉的學養所構成的文化深度。
四
哲性在云川的文章中也是顯見的。他往往在同樣的一個事物中看到兩個方面,我覺得這對他長久的工作環境不無關系,他能從普遍性看到個性,從個性體悟出普遍性。正因為如此,他能夠寫出不是概念化的文字。比如,從熱鬧喧囂的省會來到偏遠的太行山下,不是一個凡人的他總會有獨自憑欄的感覺,但這種感覺不是李煜、李清照式的感慨,《孤獨如風》這篇文章中,他正向和反向地談到了古今中外多個人物對孤獨的認識,在孤獨中的奮爭和成功。
云川在殷紂王的摘星臺,對一通石碑發生了興趣。碑中鐫刻“扯淡”二字,上方又書“再不來了”。云川是認真的人,在《閑談“扯淡”》中,他不僅對碑銘的主人、時代背景、“扯淡”的由來進行了考證,更對人生和生命這一重大話題進行了深層的解析。這是一篇難得的充滿理性和哲性色彩的文章,是對扯淡碑的新的釋意。
《探訪商山寺》也是一篇滿含哲性與禪意的散文,初開始寫秦末漢初的四皓,考證四皓是濟源人,商山也在濟源,濟源的軹城鎮仍保存著四皓的墳冢,寫出四皓對濟源的影響。我想云川可能就此寫下去,但是話題一轉,云川從商山寺供奉的布袋和尚聊起,從布袋里裝無欲的經書到現在社會布袋里裝著的個人欲念,以對話的形式宏談闊論,精神的光焰輝灑其中。看到最后,覺文章似乎跑出了題外,而筆鋒又轉,回到了四皓的話題上,讓這個商山寺有了一種高耀著的人文光環。作者寫道:“在這個生機勃發的時代,我們不能主張人們都離群索居,也不能要求人人都達到四皓“非義不動”的精神境界。但是,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沒有了理想和信念,到處都充斥著見利忘義之徒。那么,構建和諧社會終將成為一句空話!”
五
如果說云川散文中的理性和哲性是冷色調的,那么更多的暖色調是心性如光的文字,這種心性交織成他的人格魅力。這種心性是溫軟的、和善的,是陽光的、柔美的,他能感化一種微弱的東西,能張揚一種向上的東西,能啟悟一點沉埋的東西,能提升一點下落的東西。有了這種心性也便時時有熱望、時時有靈動、時時有感念。正直的磨刀人,同事保姆家的難事,無暇顧及的兒子,遠離中的妻子,突然離世的熟人,從云川的筆下感出他的良善、他的本真,正是有了這些良善本真的東西,才使得他個人及他的文字真實、可信。云川說:“我的詩文中,有對工作、生活的感悟,有域外風情,也有本不足與外人道的個人情趣,更有對濟源秀美山川和厚重文化的禮贊。所有這些都浸潤著濟源山水的靈性,同仁的寬厚友愛,黎民百姓的淳樸熱情。是你們給了我感動和激情,才留下了我在太行山三年的心路歷程。”
云川身上太多的平民性,來自于他的出身,來自于他對事物的看法。他在院子里遇到了一個從部隊轉業到國企,領著微薄的退休金還要供兒子讀研究生的磨刀人。云川家的刀還很快,老人也說不用磨,但他堅持要磨,磨完還要給兩元錢。這是云川的惻隱,他能幫助老人的只有這樣,給多了反倒成了施舍,會傷了老人。但老人還是堅持收了應得的一元錢。由此,云川的內心觸動很大,在《這是做人的原則》中,他上升到更高的層面上去認識“該拿的拿,不該拿的堅決不要”的話題。文中兩個人的形象寫得都很好,細微的、心性的東西讓人心動,宏闊的理性的言說又讓人警醒。
圣誕節的平安夜,云川接到了太多的祝福短信, 而有一個短信竟然是求助,當夜,一個同事家的保姆的父親,借別人的摩托車給病中的母親送吃的,無證駕駛,被公安攔下,因是平安夜嚴查,可能要拘留。作者寫他在了解到真實的情況后,動了惻隱之心,想找公安部門的領導講講情,看能不能讓這個五口之家的主人盡快回家,事情辦得簡單也不簡單,最后的結果是:保姆的父親不愿交兩百元的罰款,只有接受五天的拘留。這又引出五天和兩百元的關系問題。作品的成功不在于敘述的事件,而是事件后面那種溫軟的心性,這種溫軟讓人心動。“平安夜的鐘聲響了,在與朋友們高高舉起酒杯的同時,我那不爭氣的眼睛已淚花閃閃。在為吳某某灑一掬同情之淚的同時,我為自己作為一個執法者,又無力救助一個違法的弱者感到難過。”我們倒是真心地希望多一些像云川這樣的執法者。維護公共安全,嚴格執法是正確的,如何在具體的執法中更加人性化,讓百姓認可,確不是簡單的。云川在《平安夜,我心凄凄》中思索了構建平安與和諧社會的問題,提出了我們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機制,如何來幫助救治弱者,讓他們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友愛,感受到法律無情之中的執法溫情。
一個曾是相熟的人物突然去世了,他的死可能屬于個人原因,云川寫了《長歌當哭,哭普選》,信筆由衷地回憶了兩人的同事關系,談到一個人離去后對社會和家庭造成的影響,更多地談人為什么活著,為什么死去的問題。這篇文章帶有濃重的個人情愫,那不單單是對一個人的淚光,因而產生的影響不在哭普選,而在于揭示出的關于生命價值的社會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那是個人的行為方式,由此也成就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方式以及他的人生軌跡。云川的愛好,是深入地研究濟源的人文歷史,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作家網 2009年0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