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訪劉安成:書法是一座幸福王國

2013/7/19 15:36:44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安成,是個在書法界越來越叫響的名字,今天,讓我們走進他的書法世界,走進他的藝術人生。

  記者:您如何看待自己的書法生活狀態?

  劉:書法藝術既是寂寞之道,又是可以給人帶來無盡樂趣的一門國粹藝術。或者不要把它看成國粹,只把它看成一座幸福的童話王國,而喜歡在硯田耕作的人們,無疑是這童話王國的一位庶民了!試想,在晨曦初露,云淡風輕,霧如紗、花含苞、鳥啁啾的美好時分,操起文寶時的感覺;青燈幽蘭下,靜夜月光中,心跡隨寸毫鋪陳,情意與池墨共吟的感覺;或遇好紙好筆,沐手焚香,抄寫經文,心境趨于平和自然的感覺;或者三五道中友人品茗清談、雅集共歡,興之所至,揮毫潑墨,滿紙龍飛鳳舞、驚蛇走馬的感覺;或偶有心事,無人可訴,閉門鋪紙,試墨調鋒,寫一腔憤懣于案間,偶得佳作,塊壘頓化,早不知何為郁悶和為何郁悶的感覺,該是多么的美妙啊!

  書法這東西,真的能讓人如醉如癡似迷似狂忘乎所以。這是源于神圣的書法藝術所呈現出的最瀟灑最靈動的自由精神,和飄然于儒的滯重、法的森嚴、道的超邁之外,那種直指心性的東西,足可以酣暢淋漓地表達最細微的內心。

  記者:書法講究個性,在張揚書法個性時,是否應該講究“自然天成”,真正達到一種境界,很自然表現出來的東西?

  劉:泛泛地講可以這樣說。書法是有法則的,顛張狂素的東西也是有法則的,狂草法則也是森嚴的,不能亂畫一氣。那些好像閉上眼睛畫出來的東西,弄不好就墮入“野狐禪”。一個真正的書法家,技法到達一定高度之后,就需要在內涵上下功夫。個人的修養、學識、人生閱歷、性格、審美偏好等都能夠通過書法作品體現出來。欣賞者能夠在里面看出書法家的審美追求。

  我贊成一位老書法家的觀點:衡量一件書法作品好與不好,重要的是文化內涵。這很有道理,沒有內涵的東西,就是功夫再深,技巧再好,還是一杯白開水,沒有意義。以技法為基礎,真正好的書法作品是從心靈里流出來的。就像好的詩文一樣,完全就是心里的靈感流淌出來,換了一個環境,再想寫可能就找不到感覺了。藝術這種東西好與不好,一般欣賞者有時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很多情況下藝術美是一種感覺,是主客體之間的審美共鳴,只有專業評論家才會言之鑿鑿地說出它為什么美。書法的美就是在有法和無法之間,有度和無度之間。我認為文化內涵與外在表現形式達到一種辯證的統一,就是書法藝術美的真諦。

  記者:我們了解到您擅長各種書體,尤其是行草書。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書法標準的?

  劉:我們評價書法藝術的格調高低,就是看作品表現的風采、氣韻和精神境界。書法的精神——即內在的意和氣,亦即神,雖在外部有所流露,但更多的是在于內部,就像大江奔流,浪花飛濺,其氣勢在無聲的江流之中;大風過境,沙石飛揚,只是風的力量,而其自身的形是看不見的。書法的意和氣是人的氣質、膽識、學養和內心審美世界的反映,氣隨意行,方可出神入化,氣不達意,縱使點畫龍飛鳳舞也是徒擺一副花架子。因此一件作品從頭到尾必須氣順、氣貫、氣通、氣暢。那么如何從書法的表面形式入手而認識和把握其內在精神,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變化與統一,自古寫字有順逆、向背、大小,有剛柔、聚散、濃淡,還有方圓、奇正、巧拙等,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關系,使整幅作品變化統一、貫氣自然呢?矛盾千變萬化,要達到內在統一、變化多樣要有共同的血緣關系、共同的特點,線條、布局、墨法要有共性,才能統一。風格的統一,高層次的,是靠氣質,低層次的則是靠其局部一致性的元素。

  二是節奏與韻律,所謂節奏就是有規律的變化,韻律則是有規律的抑揚變化,節奏是布局,韻律是整體,書法有同音樂一樣需歷時的“節奏美”,它的變動就和音樂一樣不能隨便亂來,要具有動聽好看的律動,連續的韻律、漸變的韻律、起伏的韻律、交錯的韻律等。書法的節奏和韻律又像現代舞蹈一樣,有悠揚的、有輕靈的,也有奔騰和豪放的,它們都講究形態優美、起承轉合、連續不斷。

  三是性格與聯想,作品的表現形式與作品的內容、作者的情感聯系在一起,由此形成作品的性格和風格,聯想是建立在性格特征中的重要環節,首先是字形聯想,如草書的字形形態有聯想飛禽走獸、人物動態的,也有聯想自然景物的等,有說張旭草書像擔夫爭道、醉漢飲酒,懷素草書像石壁掛藤、野馬狂奔等。其次是內容聯想,品賞一幅書法作品,先要讀懂它的字詞含義,而后產生聯想,如在品讀王羲之《蘭亭序》書法的同時,那種惠風和暢、曲水流觴、盡情歡娛的場景就展現在讀者眼前,令人傾心移情。第三是對作者的聯想,我們在品讀作品的同時能感到字形背后的人,即作者的舉止、性格、情操、修養等,如鄭板橋寫的“難得糊涂”四字,就字形而言,可謂“板橋作字如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而在這種風度的深處,就是他的人品、審美思想和處世態度。

  記者:您剛才說書法的風格反映一個人的氣質、修養、審美取向等,您的書法個性特點是什么?

  劉:我楷書學的顏柳,漢魏碑刻有所涉獵;行草以師二王、米芾、黃山谷、蘇軾、王鐸等為主。但我認為自己的書法尚未真正形成個人特點。如果真要說特點的話,我只不過是站在古賢巨人的肩膀上,懷著一顆虔誠的心,高山仰止般地拜讀他們的書法巨作,以期能在廣覽博取的基礎上盡快形成自己的風格。

  藝術風格反映一個創作者的個人修養。我自幼愛好書法,后來從事財政工作,興趣愛好與職業無甚關聯,但是也沒有影響到我書法愛好的實現。從最初開始掌握一點一畫的基本功,到逐漸注重結構與造型、章法與氣勢,乃至表達節奏、韻味和風格。

  我愛南方山水的平和柔美,更愛北方山嶺的陽剛和雄強,我追求形態的美觀而又有健勁的精神,我的文化理念以及性格和審美觀都在書法的風格中有所反映。我的書法是努力融合北碑南帖的雄渾與靈動,堅持繼承與創新、廣涉博取,努力體現時代特色和個人風貌,希望達到大氣而又筆法精微的效果。

  記者:您如何理解王國維關于人生三境界在書法中的應用的?

  劉:書法創作是一門表現性很強的藝術,書法創作不可能完全地脫離理性而成為“純粹”的感悟。比如:“技”的修煉便不能不帶有較多的理性成分。“翰不虛動,下筆有由”這句話便體現了理、法、情、趣的高度統一。

  我熱愛書法早在少年時代開始,大學期間,課余活動除了音樂、打球便是練字,但是盲人摸象,始終不得要領。后來有一次在寒冬的夜里冒著雨雪跑到太原一位書法家的住所拜師學習,老師很感動,免費讓我到他辦的書法培訓班學習。那時的學習精神,真有幾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這里我覺得仍舊可以回歸到王國維談為學三個境界的第一個境界,上述長期處于茫然狀態,也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原來,第一境界已經為第三境界做了重要的準備。沒有最初境界,也沒有后來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別說是成功,即便是取得一些進步也是無法想象的。

    人物簡介

  劉安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刻字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研究生。現供職于河南省財政廳。

  書法作品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等舉辦的一系列重要展覽,參加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國的重要展覽,書法作品曾作為官方禮品贈送美國、法國等。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曾作專題報道。先后出版《劉安成書法散文集》、《北京大學書法研究生書法精品集》、《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劉安成》、散文書法批評《井天齋心畫》,參與策劃出版《紅樓夢印譜》、《中國銅鏡觀》等。作者:王惟一【原標題:訪劉安成:書法是一座幸福王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 2013-5-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