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武生名家金德義訪談(2)
2013/7/19 17:20:4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術風格。在這種思想意識支配下,我勤學苦練,不斷探索,把張(張德新)、黃(黃儒秀)兩派藝術之長融在一起,結合自己的特點,創出自己“酣暢淋漓、激越高亢”的獨特藝術風格。我的唱腔優美動聽,善用拖腔,形成頗具地方特色的豫東調,被公認為豫東名家黃派的繼承人,因而受到豫、魯一帶廣大觀眾的廣泛歡迎。
汗灑梨園春蕾 藝苑之花盛開
記:請問您都主演過哪些戲?您演出的保留劇目是哪些?您是怎樣一舉成名的?
金:我隨劇團輾轉河南、安徽、河北、江蘇、山西等地,先后主演了《南陽關》、《王寶釧》、《楊宗英下山》、《黃鶴樓》、《反西唐》、《十五貫》、《狀元魂》、《合鳳裙》、《逼上梁山》等30余部傳統戲。曾扮演小生、須生及帥生。我主演的《南陽關》、《王寶釧》、《狀元魂》為保留劇目。我演出所到之處,常常以獨特的藝術功力,贏得觀眾喝彩,并且收到很多觀眾來信,稱贊我“功底扎實、唱腔優美、形象真切”。一些藝術界老前輩也認為我演的英杰人物“儀表軒昂、瀟灑有致。悲處催人淚下,喜處令人沉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1978年秋,我在民權縣人民劇院演出《南陽關》,首場爆滿。1981年,在原商丘地區青年演員匯演時,我被評為優秀演員。1982年,在河南省青年演員匯演中,我榮獲一等獎。演出結束后,豫東戲劇界名家李斯忠和省著名演員趙錫鳴走上舞臺,緊握著我的手,連聲贊嘆:“演得好,有前途。”《河南日報》記者周淑麗采訪了我,并在《河南日報》顯著位置刊發了我與李斯忠等老師的合影。1988年,在全國首屆中青年豫劇演員電視大獎賽中,我又榮獲熒屏獎。《河南日報》、《河南戲劇》、《河南廣播電視報》、《邯鄲日報》等報紙相繼對我的表演進行了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南人民廣播電臺、青海人民廣播電臺、開封人民廣播電臺等先后播放了我主演的《南陽關》唱段。1986年,中國唱片公司將我主演的《南陽關》全劇和《韓信拜帥》、《潘楊訟》選場錄制成唱片、磁帶,發行全國。1998年6月7日,我參加了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的演出。1983年我被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吸收為會員,1984年被中國戲劇家協會吸收為會員,1985年被任命為民權縣豫劇團團長兼黨支部書記。在兼任行政職務的情況下,我還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在1999年商丘市首屆戲劇大賽中,我獲特別獎。2001年12月,在河南省駐村工作文藝匯演中,我獲優秀獎。
記:金老師從藝多年,在藝術追求中花費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您感到最大的樂趣是什么?
金:我惟一感到可以自慰的是,在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沒有虛度時光。我雖然付出了一定心血和汗水,但都得到了回報。每當我的演出贏得一陣陣掌聲,得到廣大觀眾認可時,我就感到莫大的安慰。這是我作為一個演員最大的樂趣。因為我的心血沒有白費。
記:在《鄭祥義》劇中您扮演了什么角色?受到哪些啟發教育?
金:在《鄭祥義》劇目中,我扮演了一位鄉黨委書記。我在演出時非常投入,并且也時時被鄭祥義的奉獻精神所感動著。在鄭祥義身上,我看到了當代知識分子那種崇高的精神境界,看到了他們忘我的奉獻精神,以及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為民意識。我要像鄭祥義那樣,努力創作出更多的藝術精品。
記:您感到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您今后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金:生活如此豐富多彩,然而反映當前農村偉大變革的戲曲精品卻少之又少,致使好多劇團“等米下鍋”。這是我目前最大的遺憾。在今后的藝術追求中,我一定會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創作、表演反應當前這個偉大變革時代的藝術精品,奉獻給對自己寄予厚望的豫東的父老鄉親。這是我最大的希望。【原標題:豫劇武生名家金德義訪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戲文網 20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