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出現對文學的發展并沒有什么促進作用,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在另一方面也對文學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劉慶邦日前在一次會議上說。
去年聲勢浩大的“三十省市作協主席作品巡展”劉慶邦也是參與者之一,但網絡上熱鬧一陣之后就歸于平靜,點擊率與網絡寫手們相比簡直是可以用“寒磣”來形容,顯然網民并不太喜歡所謂的傳統文學作品。
對此,劉慶邦的看法是,“網絡只是一個載體和平臺,不是衡量作品的尺度,網絡的出現對文學的發展并沒有什么促進作用。曹雪芹、沈從文那個時代根本沒有見過電腦;李白、白居易更沒有見過,誰能說你現在寫的超過了李白、杜甫文學恰恰是一種不方便的產物,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對文學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他看來大眾文化也是一種“假”文化,人們用一種技術營造的“假象”,實際上在遠離藝術。
劉慶邦強調,“作家是一個社會的良心,如果說科學是陽光,可以哺育萬物生長,那么文學就是月光,它是超功利的美的存在,如果這個時代能夠讓寫作少一些功利,慢慢地沉淀,才能誕生好的文學作品。”【原標題: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劉慶邦認為 網絡對文學無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