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數字就是詩——走近著名詩人王懷讓

2013/7/25 18:10:28 點擊數: 【字體:

    一張“河南省統計文化成果匯報節目”的光盤被輕輕嵌進DVD的碟倉,頃刻,屏幕上推出了:配樂詩朗誦:《中國的點名》:

      請所有的爐火的熊熊
      請所有的鐵水的奔騰
      請所有的原油的熱能
      請所有的賓館的溫情
      請所有的飯店的笑容
      請所有的街道的繁榮
      請所有的市場的昌盛
      來吧
      從表格里走過
      從微機里走過
      用你們的腳步聲
      自豪地接受
      中國的點名
      ……

  詩朗誦結束了,國家統計局負責審看節目的領導和同志們不禁異口同聲:好詩!好詩!

  好詩自然讓人想到作者,于是我們有了一次河南的采訪,有了一次與著名詩人王懷讓的幸會。

    “時代歌手”和“人民詩人”

  王懷讓是中國詩壇名家、河南省作協副主席。他是一位史詩意識強烈的詩人,年過六十,詩作等身,被譽為“時代歌手”和“人民詩人”;他的詩洋溢中國氣派和民族風格,氣勢磅礴云奔浪涌,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

  詩壇評價說,王懷讓的詩不是靜止地寫在紙上,而是帶著火熱的激情走進了人民的心中。 詩人的代表作“三人”:《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氣壯山河、震撼人心,著名朗誦藝術家殷之光演誦這首詩多達1600多次;《我們光榮的名字:河南人》,卷起了一場重塑河南形象、再創河南輝煌的旋風;《中國人:不跪的人》,浩氣長歌,正氣凜然,著名詩人賀敬之說這首詩:“每次朗誦都引起強烈反響,很多人聽得熱淚盈眶。”

  在河南省統計局的周到安排下,8月13日,我們和王懷讓如約見面。詩人平易和氣,身材不胖不瘦,額頭開闊睿智,談吐間詩人的熱情和奔放很有感染力。他說:“我是個農民的兒子,一直把寫詩當作種地來侍弄。”

數字就是詩——走近著名詩人王懷讓

    談到《中國在點名》這首詩的創作,王懷讓說:“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用詩宣傳經濟普查是我為的責任。我看了很多關于普查的文字和數字,從中突然感覺,經濟普查不就是祖國在盤點自己的家底、在檢閱自己二產、三產和建筑業的成員嗎?叫誰誰就到,叫誰誰就應,在祖國的面前接受點名!讓祖國看一看每個接受點名的人,高矮是多少?胖瘦怎么樣?所以我在詩中把普查人格化和形象化,這樣能讓老百姓對普查感覺很親切,愿意主動參與;能讓普查員感覺工作很神圣,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詩人就是詩人。談詩的創作王懷讓仿佛又回到當時的創作情境里,他說:“詩言志,詩歌是文化最好的載體之一 ,雖然有人說詩歌走進低谷,但物欲橫流,詩歌更要逆流而上!”

    應該說沒有不能入詩的東西

  “在很多人眼里,統計、數字很枯燥,怎樣把它們融進詩歌,寫出好詩?”

  回答我們這個問題,王懷讓幾乎脫口而出:“其實數字就是詩。數字看上去很枯燥,但真實、及時、有說服力的數字是鮮活而生動的。你看那些表現數字變化的圖表,在數字的對比中、在曲線的變化中、在箭頭的升降中,把國家進步的速度、幅度表達得多直觀,我感覺特別刺激詩歌創作的神經,能夠讓人興奮起來產生靈感。就說《中國的點名》所宣傳的經濟普查,那些表格和數據,內容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作為詩人,應該說沒有不能入詩的東西。”

  王懷讓的數字觀,讓我們感覺特別知音。他還說:“由于我出身記者,所以非常關注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數字,從數字可以看到祖國前進的步伐,可以說統計就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就是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氣象臺’。”

  一個詩人對統計理解和感覺,也許是化數字為詩的最好土壤。王懷讓找到了統計與詩歌的結合點,人格化地把統計把數據、變成這樣的詩句:

      來吧,我是河南的一塊鋼錠
      來吧,我是河南的一口礦井
      來吧,我是河南的在車輪旋轉中的一個轍記的精靈
      來吧,我是河南的馬達轟響中的一種聲響的顫動
      我來了,我是河南的第二產業
      來吧,我是河南的一個店鋪里的一顆釘
      來吧,我是河南的一個商場里的一縷風
      來吧,我是河南的一家賓館里的一頁窗簾的擺動
      來吧,我是河南的一家飯店里的一個盤子的明凈
      來吧,我是河南的第三產業。

  詩人雖然一字不落“統計”,但統計風采已盡在其中,傳神!

    統計文化建設更應該水漲船高

  和王懷讓特別知音的感覺,使我們的話題又走進了文化、走進了統計文化。對于文化,詩人有著詩意的理解和詮釋:他在一首《關于文化》的詩中說:

      當日月讀完了結繩記事
      文化便成為人類的重要標志
      當歷史啟動了文明運行
      文化便成為車軸的潤滑油劑……
      文化是通向未來的大路
      文化是攀登高峰的階梯

  談到文化建設,他說:據我所知,各行各業都在提倡自己的文化建設,“三個代表”對先進文化的倡導,帶來了各行業各系統文化建設的繁榮景象。最近國家又在鼓勵和促進發展文化產業,媒體也在大力鼓與呼。先進文化是國家文明的標志,是行業進步的標志。統計系統利用文化武裝統計、提高隊伍素質的作為,非常有意義,隨著社會進步,統計文化建設更應該水漲船高。”

  “水漲船高?”形象的比喻啟發我們順勢就叫教王懷讓,“能給我們的統計文化建設支支招兒嗎?”

  王懷讓說,“我有兩個建議,也許不恰當,就算拋磚引玉吧。一是在統計文化活動中,把“文化”概念具體一下,把統計的文學藝術突出、強化一下,文化藝術能更好地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比方說,你們的《中國信息報》能不能搞一個文藝副刊,給統計文化一個載體、給統計文學人才一個園地,搞得精彩一些,精品多一些,引人入勝一些,這樣統計文化就會‘潤物細無聲’地影響人熏陶人。再一個建議就是:請進來走出去。請一些文學家、藝術家、詩人到統計系統的方面方面、上上下下看一看、采采風、搞搞筆會、寫寫文章,這樣的作品一定很切合統計也很清新。藝術家們了解了統計,就可以用藝術告訴人們統計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生活的意義和作用。統計系統愛好文學藝術的人才可以和文學藝術的專門家一起合作,互相溝通切磋,這樣在文學藝術走進統計的同時,統計的文化成果也會大大豐富文學藝術的寶庫。如此良性互動,對統計文化建設、對發展文學藝術,一定會雙豐收的。”

    我們河南來了……

  采訪中,河南省統計局的同志演出了文藝節目。節目很精彩有獨唱有詩朗誦《中國在點名》。王懷讓看罷非常感慨和高興地說:沒想到搞得這么好!相信按照藝術創作的規律和統計文化建設的需要走下去,成果和人才‘遍地是黃金’。”他還對詩朗誦的演員說,朗誦的再創作特別重要,要打動人心,首先要把內容爛熟于心,然后融進你們統計人對事業對人生的理解和情感。詩人就是詩人,家鄉情結濃得化不開,他對朗誦的演員說:進京匯報演出,你們代表著河南,要有為河南爭光的勁兒,要表現出‘我驕傲,我是河南人’的氣魄,象詩中寫得那樣:

      我們河南來了
      我們河南來了
      列出浩浩蕩蕩的陣容
      站好整整齊齊的隊形
      我們接受
      ----中國,莊嚴的點名!

  告別河南,回京路上,雖然“桑拿天”不時把熱浪涌向我們,但河南統計文化的芬芳、詩人的詩心詩情,如爽人的秋風給我們帶來陣陣清涼……

  車過黃河,車過河北,河南統計人對統計文化的思考和追求伴隨我們前行,他們說:統計文化建設應該經常化、制度化,使它真正成為統計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和精神礦藏;他們說:我們心中最大渴望就是用自己的歌聲和詩情為更多的統計人帶來欣慰、帶來快樂、帶來自豪和驕傲!他們想得更遠:我們希望全國統計系統有自己的文學藝術隊伍,希望統計的大家庭,有五湖四海“心連心”那樣演出和溝通。

  車在疾駛,路在延伸……詩人王懷讓的話又奔來耳鼓:“寫詩總是要重新出發,到哪里去?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說得多么好呵!建設統計文化,不也是要這樣重新出發嗎?重新出發,到統計人的生活中,到數據的海洋中,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吧!(文/韓際平  石方川   圖/姚建墉)【原標題:韓際平 石方川:數字就是詩——走近著名詩人王懷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國家統計局網 2005-08-2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